第六章祷雨,施法成功,终于下雨了



"        “前些时日,师傅仙逝。至此三清观,只余贫道一人。”

  “如今世间,佛教大兴,我们道门,却是渐渐淡化世人之眼,泯然众人。”

  陆尘缓缓道:“此次贫道下山,也是为了云游传道,传播我们道教之事,希望世人不会遗忘了道教。”

  “原来是这样……”

  老人叹了口气,不知是在惋惜什么。

  再给陆尘端了碗凉水后,老人开口:“往这条路去,下一个村庄还有不少路。我看道长今天也累了,今晚就在老朽这里住下吧,如何?”

  “晚些时间,我再让老伴给道长弄些小菜。”

  老人去过黄清山,自是知道那里离自己村庄很远,道长一路走来,云游传道,定是花了许多时日。

  况且,还是在如此灼热的天气……

  老人看向陆尘的目光中,竟隐隐有着一丝尊敬。

  陆尘犹豫,考虑片刻:“如此,便叨扰居士了。”

  “不叨扰叨扰!”

  “这位农民伯伯很善良很热情啊,主动让道长留宿。”

  “其实有些乡村,像农民伯伯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

  “虽然乡村不比城市,但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我想等自己老了之后,就回老家去颐养天年。”

  “撕!楼上的你就已经想到那么远了吗……”

  陆尘一边休息,一边静静打坐。

  大概过去两个小时,老人过来喊他吃饭。

  这个时间点,太阳已经开始西斜,可温度依旧还是让人感觉到有些高。

  “道长,你请坐,快尝尝老婆子我的手艺吧!”

  老伴虽然信佛教,但是对陆尘也是十分热情。

  吃饭的时候,老人开了一台大风扇,让它自主左右摇动。

  过了会儿,老人老伴开口:“老头子,下午我去临老头他们家,他们说,自己的那块田也已经干涸了。”

  闻言,老人摇了摇头。

  叹气道:“这天气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陆尘见此情景,便询问缘由。

  老人道:“道长住在黄清山,怕也是知道,我们金陵市有两月有余没有下雨了,太阳又那么大,不仅导致水田干涸,连水源都快要枯竭。”

  竟是如此。

  陆尘听后,心情有些沉重。

  对南方乡下的人们来说,干旱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那些农作物,得不到水分,会枯萎而死。

  意味着长此下去,劳动成果变作白费,将会颗粒无收。

  陆尘回想此前还在道观的时候,山上的水源干涸,他也只能跑去山下担水喝。

  水友们评论道:

  “这鬼天气,确实热啊,我都不敢出门,原来连乡下水源都干涸了吗?”

  “那可怎么办啊?农民伯伯种的农作物,不就白种了吗?”

  “作为农村人,我知道。这不仅是白种的问题,颗粒无收,影响的将是农民伯伯的经济、生活问题。”….

    “可不可以人工降雨呢?”

  “人工降雨是有前提条件的,而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了。”

  “唉,那怎么办啊,农民伯伯们也太难了。”

  对一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体会不出农民们的苦处,但此时也是替他们着急着。

  “能怎么办,只能听天由命呗!”

  “老天爷爱什么时候下雨,就什么时候下雨。”

  这时有水友突然评论道,不知是认真还是开玩笑:“道长不是会借风吗,那会不会唤雨呢?”

  这句评论,引起水友们激烈反响。

  “对啊对啊,道长既然会借风,我想唤雨也是会的吧?”

  “道长去帮帮农民伯伯吧?”

  “楼上这几位,怕不是还没开智读小学吧?”

  “你们的善意我是知道的,但也得根据现实说话好吧。”

  “唤雨,你们几个也想的出来,真把道长当神仙了吗?”

  此前评论的水友,哑口无言,自知刚才说错话,被说了一通后,不再言语。

  晚饭不久结束。

  老人杵着旱烟抽了起来,老伴则收拾碗筷。

  想着刚才谈论干旱的问题,陆尘无心休息。

  他来到村子旁边,这里,有一大片农田。

  只不过,农田里几乎都没有水,连泥土都是呈开裂状。

  小溪里,残存涓涓细流,却无任何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