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4/5页



    大家听完楚孑讲述东发村奇怪的狗类葬礼仪式,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都自愿加班,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搜索着、查询着。

    深谙古代经济学的研究员根据村志的纸张、墨迹推断出了东发村的经济状况。

    也有深入研究过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员说着普米族的演变历史。

    还有瓷器组、金银组的人根据东发村村志中的婚庆、葬礼所记录的用品,推断了东发村整体的习俗

    一小时前,东发村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

    但此刻,它已经变成了这些研究员眼中的一道趣题,等待解读。

    虽然也许它的历史价值并没有那么高,但对于东发村的村民来说,能知道自己村子的来源,总归是好事一件。

    而最终,还是古文献组的范和平研究员从王印喜和友人的一封书信中找到了答案。

    那篇书信,王印喜提到,他自己的曾祖父,是因为家乡的一场暴雨导致流离失所,这才不得已到了西南省。

    隔壁研究环境考古学的人立即掐算,发现这是嘉庆年间的一场横跨西南云贵的一场水灾。

    正是这一场水灾,导致了云贵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普米族的迁徙。

    而他们为什么会正巧迁徙到了西南省呢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西南。”

    另一个研究员补充了一首竹枝词,描述的正是嘉庆年间西南省浩浩荡荡的迁动。

    这时候的西南省不止有来自云贵的流民,还有江北、江南甚至甘州的居民。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江广填西南”

    。

    也就是说,熊村的先人正是在那样的时代洪潮之下涌入的西南省。

    本作者铁马倦倦提醒您最全的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而这其中,竟然有几位普米族的居民。

    几位一直深造民族历史学的学者提出,东发村似乎并不像是单纯的普米族后人形成的村落,因为从村志来看,他们的婚嫁仪式,都有两湖地区汉族的影子。

    白岑这才猜想到,在一个村子形成的初期,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风俗重新交融的时期。

    古时候的普米族历来崇敬狗和羊,认为狗是菩萨和天神所赐,而且,以前的人类寿命短,狗的寿命长,是狗自愿将寿命交换给了人类。

    所以,才形成了有一个人就要养一只狗的独特风俗。

    而神赐的狗死去之后当然不能随便埋葬,于是在熊村,开始了对狗的葬礼。

    虽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楚孑他们猜到,之所以要用五种颜色祭死去的犬只,是来源于普米族的神话,说神赐给普米族的狗共十只,系红珠狗、贝壳狗、绿松石狗、金狗、银狗各两只。

    而葬礼必须的那一把尺子,也是“补全”了狗交换给人类的寿命。

    至于熊村为何是“熊”村,则更是普米族这种仪式汉化的一个有力作证。

    因为“熊”姓就是普米族大姓“尚”姓的汉化版。

    这足能看出,在熊村形成伊始,就有了汉化的意识了。

    如此,东发村的神秘仪式,以及他的历史被一众研究员剖析了个清清楚楚。

    一众研究员解密之后,方才大呼过瘾,还在聊着东发村的细枝末节,意犹未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