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辩经(四)
br />
接下来的话齐枫图穷匕见,露出了他今天真正的目的:
“社会的太平和动乱,是由天决定的吗?答案是,不!”
“日食月食的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大地震撼开裂。国人惊恐的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案是,没什么事。只是正常但比较少见的自然现象而已。君子可以对其感到奇怪,但害怕它就不对了。”
“这些现象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君主贤明、施以仁政时,就算这些现象同时出现,也没有什么危害。君主昏庸、施政暴虐时,就算这些异象无一出现,国家也依然会乱成一团。”
“举行求雨的仪式,天便下雨,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没什么。因为你不举行求雨,天也一样会下雨。出现日食月食就敲锣打鼓举行救护,不过是一种妆点朝廷的仪式,真认为是神灵在降罪便可笑了……”
齐枫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因为他的这番话直至儒家的核心学说之一“天人感应”。
何谓“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
儒家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进一步被儒家衍生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这是儒家制约皇权的一大手段。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皇权系统都是强大无比,没有任何个人或者单个势力可以与皇权抗衡,所以不论前世还是今生的儒家,都不约而同的发展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细节有区别,但是核心目的都一样。
限制皇帝。
其初心是好的,因为没有限制的皇权会更加肆无忌惮,而儒家的“天人感应”也确实起到了一些制约皇权的作用。
但不论是前世还是在大乾,当一代代的儒生接受了“天人感应”的学说之后,情况就开始变了。
一方面儒生接受“天人感应”之后,以劝谏皇帝为最高理想和目的,和皇帝作对成为了最常做的事情,动不动用天象来规劝皇帝,对皇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制约。
另一方面,“天人感应”之说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因为自然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读书人都会把他归结为是上天降下的凶兆祥瑞,读书人再也没有了探索自然的动力和机会。
偶尔有人提出质疑也会被打成异端邪说。
在未来,齐枫不论是集中皇权还是推广科学,“天人感应”的学说都是最大的拦路虎,今天,他就要把这只拦路虎彻底解决。
“一派胡言!”
十三传经世家之人纷纷开口,此时的他们也顾不上齐枫的身份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要知道,现在齐枫可是直接剑指他们吃饭的家伙,刚开始的什么“天圆地方”只是小事,说白了,大地到底是不是球体对大多数儒生来说没那么重要。
但是“天人感应”的学说要是被推翻了,那以后他们还拿什么威胁,不是,规劝君王。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不论是自然界的万物生化,还是人类社会中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都是天神按照阳贵阴贱的意志来安排的。人们的行为如果符合天意,就会得到上天的奖励;如果不符合,就会受到上天的制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