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土拨鼠之城-第5/7页





    “海伦”接着说下去:“所以,现在我们有大约15分钟时间来复习地图,如果你们和队伍失散了,请记得离开城市的道路组合,不要把属于塔科夫的人带出城市边界。”

    塔科夫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对于外来者而言,它危险而又宽容。只要不破坏这座城市的规则,它就不会伤害任何闯入者,无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在李均望见的那团迷雾背后,隐藏着一座被锁定在2011年7月6日的城市。

    在7月6日当天夜间,以光环实验室为中心的重度沾染区中心再一次产生了泄露物质大爆发的迹象。在此之前,上一次大规模泄露曾经将沾染区扩大到了整个光环实验室园区,把这家美国公司引以为豪的“硅谷式”的工作环境拖进了无法观测的浓雾之中。

    于是,一架装载了“污染控制装置”的图-95轰炸机再一次飞向塔科夫市,准备重复一遍2008年的操作。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同样的操作还能再争取两三年时间,说不定可以一直这么拖延下去,而爆炸可能造成的放射性沾染相对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

    7月7日凌晨4时许,轰炸危险区内的联合国人员已经全部撤离,携带“污染控制装置”的图-95轰炸机开始进入轰炸航路,从城市东北偏东接近。4时13分,“污染控制装置”通过弹仓投下,确认减速伞打开,姿态控制系统启动。

    按照上一次投放的流程,这枚小火箭应该在D+9秒完成自检和初始化,同时切断减速伞。D+12秒姿态控制完成,主发动机点火,笔直向上,将自己推送到距离地面大约30公里的临近空间起爆,放射出足够控制沾染区扩大的中子流。

    这样的繁复的设计源于俄欧之间相互的不信任,布鲁塞尔对莫斯科的任何动作都心存警惕,否则将同样的战斗部安装在中程战术导弹,乃至洲际弹道导弹上,相对而言是很容易的,也更容易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抵达电离层下方的理想起爆高度。而莫斯科也不愿意给对方探查自身虚实的机会,反倒乐意重新发明一次轮子。

    这枚小火箭的主发动机源于“圆点-Y”导弹的单级固体发动机,控制系统基本上是半自动的,只有测高系统与扳机相互关联,免得人工操作错过了最佳的起爆高度。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云雾之墙再一次膨胀开来,以光环实验室为圆心,吞没了大半个塔科夫城以及整个工业开发区。

    在云雾之墙内,塔科夫城内的一切,都被锁定在了7月6日凌晨4时14分至7月7日4时14分的24个小时里。

    后来,具有足够情报权限的人们才知道,当他们做出“抑制沾染扩散”决策的时候,城里其实还有上千名拾荒者在各个角落里隐藏着,或是正在搜刮空城里无人看管的财物。这些拾荒者无视了维和部队发布的警报,反而将维和人员的撤离当成了绝好的机会。

    于是,他们自己也变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光环海伦”扯着嗓子,挥舞着手上的地图:“我们不会把地图带进去,存在泄密风险。所以15分钟之后,我要把每一张地图都收回来,明白吗?”

    在李均看来,这次行动成功与否,都只是基于一项很愚蠢的假设:俄国人能进到光环实验室里,所以其他任何人都能。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联合安保公司的管理层并不清楚俄国人是不是能进去,不清楚他们是怎么进去的,但是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只用派出一支不太值钱的小队,用他们的性命试试就知道了。

    就像这世界上其他所有事情一样,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而言,一件事只存在“可能”或“不可能”这两种属性。如果他们想要把人送到月球上去,绝不会单纯因为这很难,而往往是因为这是“可能”的。

    李均当然不太希望变成一块敲门砖,如果他有得选,他宁可选择作为一块普通的砖头,平平安安地被砌进墙里,最好一辈子都不要被人刨出来。

    “不要在这个时候给我打退堂鼓,我希望你们记得合同的内容,”领队经理顿了顿,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他有多认真,手里的帽子被拧出了一股涓流,顺着手指缝滴在地上,“记得你们能赚多少,最好还记得违约金是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