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听证会(下)-第2/3页





    “我不懂,”贝蒂看着大图上东一个西一个看起来全无联系的圆洞:“我看是我们把什么东西赶出了这个宇宙。”

    她把那四张照片排列起来,调整过参照系的图片上,圆形的异常膨胀区永远在图片的正中间。

    “如果说这是膨胀的话,那个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就像一条隧道一样。”她把照片洒向空中:“可能扭曲分布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可能是本悬臂围绕银心的公转,可能是……在鬼知道什么更大的尺度上我们和它不在同一个参照系里。”

    爆破手揉了揉莱利的头发,走到另一张床边坐下:“不管怎么样,好在我们都还活着。”

    “我只是有些没弄明白。”莱利叹了口气,把照片都收回文件夹里,装回公文包,上好密码。

    “别叹气了,好在我们还有另一张铺好的床。”

    #

    莱利先生缺少的是整幅拼图里最关键的一张,这张图正摆在格利尼克桥中心的一张折叠桌上。

    邓国辉博士站在桥的东侧,这里原来是冷战时期苏联释放被俘美国间谍的地方,事实上,记录着这一历史事件的铜制铭牌就镶嵌在他正站立的地方不远处。在他的身后克莱因-格利尼克公园白雪皑皑,树枝上的积雪几乎与地面上的雪白连成一片,正好掩盖了MRF-101的临时阵地,邓博士的载具就停在格利尼克宫旁边的空地上。

    基金会外事部门的心理学专家认为在格利尼克桥上交换俘虏会让美方觉得更具优势,也更安全,可以避免他们出于恐惧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们把运输机停在了美国人看不到的地方。

    “爱德华-普朗克先生个人也比较喜欢在这里进行交换。由于我们并没有确定他的心理状态与变身之间的关系,在移交之前我必须确定两件事。”邓博士翻开一本硬皮笔记本,询问似的看着美方官员。

    “说吧。”这位鲍勃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双方今天会谈到的所有议题都已经经过了高层的首肯,具体的要求和答复早已在过去的五周里被反复推敲揣摩过了。现在虽然是双方的第一次实际接触,而不是之前那样莫名其妙出现在椭圆形办公室桌上的外交函件,但是双方对会面的议程已经心知肚明,只求尽量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

    “普朗克先生希望有一支军乐队迎接他,在他走过大桥的时候奏星条旗,他希望玛利亚-凯丽能在现场献唱。”邓博士一本正经地说。

    鲍勃侧过身让邓博士看到桥头白色棚子下整整齐齐站着的军乐队,然后照本宣科:“没有玛利亚-凯丽。”

    “好吧。”邓博士拿起对讲机:“没有玛利亚-凯丽。”对讲机里含混地响了两声。

    “他希望有碧昂斯。”邓博士传达了艾德的意见。

    “没有碧昂斯。”鲍勃板着脸说:“泰勒-斯威夫特,要不要一句话。”

    邓博士冲桥东边招招手,远处一个人影摘下帽子,抖掉上面的积雪,略有些夸张地鞠了一躬。

    “他说可以。”邓博士翻译了鞠躬。

    “第二条呢?”鲍勃有些不耐烦,接收被俘虏的己方人员是一回事,满足他天马行空般的要求是另一回事。

    “爱德华-普朗克先生希望能在被移交后正式退役,以普通美国公民的身份不受监视和干涉地生活在美国领土上。”

    “不能离开内华达州州界。”

    “佛罗里达。”

    “德克萨斯。”

    对讲机响了两声,邓博士接起来,转述战俘的要求:“佛罗里达。”

    鲍勃哼了一声:“离开迈阿密之前要报备。”

    邓博士关掉对讲机:“成交。”

    一个俘虏本身并没有资格提什么要求,只不过艾德最终还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很特殊的战俘,也就变成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讨厌鬼。

    于是交易就这么令人无可奈何地继续下去。

    邓博士最后声明:

    “贵我双方已经经由第三方确认过了贵方被俘作战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根据192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及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我方确保被我俘虏之贵方战斗人员受到了人道的待遇,现按照双方相关协定向贵方释放俘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