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我才是北海相啊



br />

    左手第一位是康王刘膺。

    右手第一位是袁谭。

    虽然袁谭是他的主公。

    但今天的主人公是他。

    从表面上来,袁谭只不过是临郡的太守,来帮他,帮康王扫平黄巾贼的。

    北海相诸葛玄!!

    看似平静的他,心中实则已经难抑波涛汹涌。

    几百年,多少代了!

    自诸葛丰以后,诸葛家族多少年没有出过两千石的大官了。

    传承多年的目标,终于在今日得以实现了么?

    距离这个位置最近的原本是他的兄长诸葛珪。

    兄长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了泰山郡丞的位置。

    他能够结施贵人刘表,也是兄长的安排。

    但令他敬爱的兄长,却在大有可为的年纪,溘然长逝。

    兄长啊!

    有生之年,弟一是要照拂好您的子嗣,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

    二是要报答袁公子对诸葛家的知遇之恩。

    毕竟他诸葛玄何德何能,能得袁公子如此的看重。

    跋山涉水千里,只为请他出山。

    而且一出山就是两千石的大官。

    没有任何的历练,出道及巅峰?!

    现在想想,诸葛玄都觉得吊诡的好像在梦中。

    兄长,是你在冥冥之中,护佑着汝弟么?

    最近几日,袁谭几乎每天都抽时间和他长谈。

    可以说,袁谭和他的思想完全不同。

    最起码在治国上,诸葛玄推崇的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树立榜样,以德治国。

    袁谭的思想却是完全的以法治国。

    而且袁谭的法,还不是披着儒家等级制度的法,是真正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

    这与刑不上士大夫的思想完全悖逆,很难想象袁谭是士大夫领袖袁绍的儿子。

    这是要自斩一刀么?

    在这一点上,他的小侄子诸葛亮,和袁谭反而更加的有共同语言。

    有时候,诸葛玄甚至怀疑,袁谭是看上了他的侄子诸葛亮才带上他。

    当然了,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就被他自嘲的笑了。

    在见到他之前,袁谭怎么可能认识诸葛亮,又怎么可能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毕竟诸葛家不是那种大世家,可以花大力气去宣扬某个子弟。

    袁谭肯定是从本初公那里知道他诸葛玄的。

    虽然两人道不同,但诸葛玄决定根据袁谭的想法治理北海国。

    诸葛玄担任北海相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人员的安排调动。

    为了避免引起较大的骚乱,北海国原有官职人员,大致不变。

    诸葛玄仅安插进两个人,一是北海国的都尉,由郭誕担任。

    二是北海相的主簿,由诸葛瑾担任,他年纪虽然还未成年,但老成持重,算是少年老熟的典范。

    毕竟诸葛珪在189年就死了,那个时候诸葛玄还在刘表处,知道兄长的死讯已是191年了。

    中间两年诸葛家主事的就是诸葛瑾。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带着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