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生最顽劣的事情-第2/4页
我说过,上高中我要带饭的,对吧,但是我不是天天带饭,只要不带饭,老爸就会丢给我五块钱,让我吃午饭。所以我经常会找借口不带饭。比方说,“妈妈今晚做的菜不好吃,我不想带了……”“学校的锅炉坏了,带饭热不了……”“天气太热了,带的菜馊掉了,不能带饭了……”总之我借口很多,所以我常常不用带饭,不带饭,那我就能拿到五块钱咯。
那时候在学校旁边吃饭,哪要的了五块钱嘛,我最爱吃的牛肉米线,那时候才卖4块钱,后来涨到4块5,渐渐的涨了20年,才涨到了如今的20块到25块的样子。所以我只要省一点,中午吃个3块钱的雪菜面,我就能省下2两块钱。
积少成多,我就这么省啊省啊,偶尔春游秋游啥的再多要一点,总之一年多混个一百多块钱不算太难。
插个题外话,如今的我非常抠门,就是那时候养成的习惯。
回到主题,我两年压岁钱,加上平时省的一百多块钱,一共有七百多块钱,而这时候已经是98年到99年左右了,索尼PS已经成功晋升为主流游戏机,出货量大增,价格也从94年发售时的三四千块钱,降到了一千一百块钱左右,和老板稍微谈谈价格,一千零几十也能拿得到。
可我当时只有七百多块,还有三百多块钱的差额,我该怎么办呢?
为了这三百多块的差额,我做了我有生以来最恶劣的事情。
我把我爸的藏书都当废品卖了……
肯定有人会奇怪,把书卖废品,才能卖几个钱?那个时候的废品收购价,纸卖多少钱?五毛钱一斤吧?差不多,这么多年过去了,最近的废品收购价,纸也不过一块钱左右,没怎么涨过。我为什么对废纸的收购价如此了解?因为我女儿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那些废旧教材全部都是我卖掉的,老婆对于书这种东西极为反感,家里书本一多,她就觉得乱,不再用了,就要马上处理掉,所以我对废品收购的行情一直都很了解。
而我高二的时候,为了买游戏机,我以五毛钱的单价,硬是卖出了三百多块钱,可想而知我卖了多少书。
我的回忆录已经写到了三十多期,偶尔提过我很爱看书,但我从来没说过家里有多少书,这里就大概说说吧。
我老爸这人吧,自诩为文艺青年,经常学人家写诗啊,写文章啊,他有好几个小本本,写下了很多诗。我拿出来翻过,可惜年代太久,都不记得了,不知道他水平咋样,只记得那些字都是蓝色的,是用蓝色钢笔写的。不用说,老爸的这些诗集,都被我卖了。
当然,几本诗集,才几斤重?没事,还有老爸多年的藏书。
老爸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很多年以来,收集了大量的杂志和各种类型的书。他的杂志都是一些什么《读者》啊、《青年文摘》啊,《意林》之类的杂志,从他在油田工作的时候就开始买了,最后聚了整整两大箱子,被老爸从油田一路带回来,搬到湖边老宅,又从湖边老宅搬到工厂对面的平房,又从工厂对面的平房搬到拆迁过渡房,又从拆迁过渡房搬到新房子,可以说,老爸对这些杂志的感情很深,无论搬家多么辛苦,他从来没有想过丢弃它们,现在,我对老爸的心情非常理解。
强调一下,我理解的是我老爸,我不理解这些杂志啊,我觉得这些杂志超级无聊,就算你不玩游戏,有时间你也可以看看《舰船知识》嘛,或者看看《坦克装甲车辆》啊,对吧,什么读者?什么青年文摘?里面那都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玩意儿?一群人在那无病呻吟,试图获得读者的共鸣,对不起,我无法共鸣,我要是有坦克,我一炮把他们全轰散。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但我却对老爸非常理解,尤其是现在,理解的尤其深刻。因为,我在做着和老爸一样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