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戏精上身
众人正听的入神之时,一名小太监却忽然推门而入,看到朱祁镇后,急忙跪地叩拜。
小太监低声说道:启禀陛下,有要事上奏!
放肆,没看到陛下正忙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小声训斥道。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陛,陛下,是太后的懿旨。来报信的小太监被吓的脸色苍白,却还是声音颤抖的继续小声说道。
亲妈找你。
这大半夜的,太后不睡觉为何会突然下达懿旨,传召于朕呢。太后也失眠了吗?
农历七月的北京,向来酷暑难耐,即使在那高楼广厦之中,若无阴雨天气,也是酷热当头,难以入睡,也在情理之中。
好,等朕回宫后,即刻去清宁宫,向太后问安。朱祁镇沉声说道。
那小太监听到天子吩咐却并未起身离开,而是如同家中的老式洗衣机一样,浑身很明显的颤抖了起来。
小太监带着哭腔说道:陛,陛下,太后娘娘就在诏狱外,她说希望马上见您。
不是秉承着太监的职业自我修养,谁愿意来传这个话啊。
这些神仙大佬打架,却殃及甲鱼池的事情,没少发生过,皇上和太后你们亲娘儿俩儿如果起了争执,打了起来,随手杀个小太监解解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嗯?朱祁镇面露杀意,却又瞬间恢复平静。
皇上此时才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也是临时起意才来这诏狱的,并非有意安排,也就是说肯定没有官方消息传达给太后那边,甚至后宫都不知道他来诏狱的这件事。
太后又是怎么知道他来这里的?难不成有人通风报信?
敢打皇上的小报告,这人胆子不小啊!
没错,正如朱祁镇所料,正是有人通风报信!
就在不久前,偷偷溜走了一名千户,手持太后令牌,夜赴仁寿宫密奏此事,而他正是万贞儿安插在诏狱中的眼线。
什么!你是说皇上大半夜的去了诏狱?仁寿宫内,孙太后此时,勃然大怒。
万贞儿跪在太后脚下,拿着一张绢布写成的纸条回禀道:回禀太后,安插在那里的探子传来消息,说陛下此时确实是在诏狱。
皇上作为一个行为极其敏感的职业,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甚至被曲解误读。
而且,据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了。
孙太后闻言,一掌拍在桌子上,手上刚做的那些假指甲,被振飞哗啦啦掉了一地。
这爆发力,这怒气值,要是学个天马流星拳,还不把清宁宫给打飞了。
是去调查东南叛乱吗?孙太后狐疑的问道,心里隐隐有些不安。皇帝大半夜的不去宠信嫔妃,跑那全是跳蚤的诏狱干嘛。
找刺激吗?
不得不让人对朱祁镇的动机产生怀疑。奴婢不知,但陛下去了诏狱后,呆了很久,至今没有出来。万贞儿如实告知。
探子已经离开皇上很久,此时诏狱里发生了什么,信息根本无从得知。
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事?太后更加不安的问道。
皇上若是查东南叛乱,必定会夜审叛党,若查官员失职,必然调动之前录入的案卷。
万贞儿如实回禀道:说是和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关,对了,还有一个叫韩琳的,不知道是什么身份。
孙太后听的一愣,于谦由于上书怒斥皇上被治罪,这一点她很清楚,但那个韩琳是什么来头,又犯了什么事,也值得皇帝亲自去看?
此时,让太后最担心的,还是朱祁镇是去诏狱,偷偷调查东南叛乱的事情。
今年四月,东南地区持续了五年多的民变叛乱被平定。数百反贼,被押到了京城候审。太后宅心仁厚,一再关照刑部和三法司,这些人千万别等秋后,一定要马上斩立决,内阁的意见也很统一,听太后的就可以了。
但是,一直非常听话的好大儿朱祁镇,在五月却命令锦衣卫,将这些反贼全部转移到诏狱里关押,并且开始着手调查叛乱的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儿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听老娘的话了吗?
而锦衣卫也不负众望的,不久就查出了很多蛛丝马迹,甚至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巡按御史知情不报,当地巡抚也曾同叛党议和,本来民变的性质一下就变成官匪勾结,欺瞒朝廷了。
朱祁镇深感这是欺君大罪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