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靠谱的胖道长



天寿山,原本有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叫,黄土山。

 听听这个倒霉名字e

 当年朱元璋定下帝后合葬制度。而朱棣迁都北京后,为徐皇后选择陵寝之时,同样也为自己百年后,定下了长眠之地。因此,朱棣的陵寝选在昌平黄土山上,山因人贵,而黄土山也借着太宗的名气,改名为天寿山了。

 也就是如今帝都北六环边上,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

 天寿山上,景色空灵,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夏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光芒稀稀疏疏洒落在地面上,泛出绝世惊艳的金色,美的连树叶都像并非俗世之物。

 天寿山南有一处道观,名为金台观,是仿照陕西省宝鸡原观,缩小比例而建成的。此道观虽小却气势恢宏,果然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御驾的车队,沿山麓小径走来,可以看到道观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目能所及,玉皇阁三清殿朝阳洞依次排开,山色秀丽,万千景象依山就势,仙境一般包揽无余。

 昨晚听了一晚上别人的悄悄话,朱祁镇到现在都异常清醒,毫无睡意。今天借祭拜先祖之名,来到这天寿山下,他是来找一个人的,一个可以揭开他心中疑惑的神人。

 你们在观外等候就好。朱祁镇沉声吩咐道。

 遵旨!众人领旨原地警戒。

 只有锦衣卫指挥使徐恭,贴身随行。

 朱祁镇昂首阔步走入金台观,抬头仰望主观大殿。大殿门口有一牌匾,上手书韬光尚志真仙六个大字,乃是永乐帝御赐,字字仙风道骨。

 正殿高越三丈,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架吊梁,四周围廊齐出,二层外檐施上三彩如意,一派清修之地造化模样。

 清风徐来,云雾飘渺,仿若仙宫临世。

 如此梦幻泡影,朱祁镇提不起半点兴趣,他还在为昨天韩琳的话,而浮想联翩。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不知道那韩琳所说之事,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若真如韩琳所言,大明王朝必然已经来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上,而朱祁镇也必定成为大明的罪人。

 进一步则光芒万丈,退一步则无尽深渊。

 乱七八糟的思想,在朱祁镇的脑海中乱做一团,甚至连他的身体都有些疲惫之感。看到那大殿正中供奉着的巨型雕像,他的心方才如找到归宿一般,轻松了许多。

 此雕像,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贺目,须髯如戟,虽然衣着破旧邋遢,却有一圈光晕围绕周身,远远望去,如真仙降世。

 朱祁镇正在大殿中看的入神,却见一位长的胖胖的像弥勒佛一样的黄衣道人,从内院冲了出来,由于冲的太快,一时间没站稳,竟然趴在了地上,如同对朱祁镇做了五体投地的大礼参拜。

 陛下,您来了。黄衣道人倒在地上满脸堆笑道。

 显然,此道人是认识朱祁镇的,天子躬身,以双手搀扶,可见二人并非一般关系。

 沈道长!您快起来,您快起来!朱祁镇十分尊敬的回应。

 无妨,贫道就当给陛下行礼了。

 折煞朕了!

 这个沈道长,名叫沈富,曾是名满一方的商贾巨甲,因为某些机缘巧合,竟然放下富可敌国的家业,来这金台观中潜心修行。

 可见,道可道,非常道。

 请问沈道长,张天师可在观中?朱祁镇十分恭敬的问道。

 那张天师虽然已过百岁高龄,却如顽童一般,平时喜爱游山玩水,时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使天下建了不少供他施法的道观,依然行踪不定,来往难以琢磨。

 家师云游四海,居无定所,并不在此观之中。沈富笑道,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示意朱祁镇跟着自己往内院去。

 朱祁镇早在锦衣卫口中,得知了张天师并不在此处的消息,本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却还是非常失望。

 既然天师不在,那便叨扰沈道长了。朱祁镇左手抱右手,行拱手礼道。

 既然见不到张真人,问问这个沈道长也是极好的,朱祁镇只得退而求其次。无妨,陛下若有心事,贫道必然尽心答疑解惑。沈富憨态可掬又自信满满的说道。

 山中不胜寒,虽是七月光景,这道观内却依然凉意十足。

 沈富将朱祁镇让入茗心阁,分宾主落座,进门迎面就看见墙上挂着一副横批,上面写着道法自然四个虚幻缥缈的大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