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都在这躲鬼



昌县比邻京都,相隔不过三十余里。

 快马急行只需半个时辰。

 坐马车也仅需两三个时辰。

 而姜问玄选择了走路,还是不紧不慢的那种。

 遇上茶摊就坐下来喝喝茶,路过小吃的就买俩蹲在墙角慢慢啃。

 从天还没亮走到正午,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

 师傅,咱们不能快点?

 一上午吃了一碗面两个馒头三个饼的范宁,摸着肚皮,不明白干嘛要选择绿色环保出行。

 纵然是怠工,也可以去了昌县再消极干活。

 没必要在路上瞎耽搁。

 你一路上看到多少道士往昌县方向去了?姜问玄啜着茶,反问道。

 范宁记忆力那是嘎嘎猛,脱口而出道:骑马的一百七十个,马车五架,总计最少二百人。

 姜问玄低头看了看自己手头的小本子,上面有用炭笔标记的数字

 与范宁所说一丝不差

 咦?

 姜问玄不由得诧异打量范宁。

 这些马是分批次,十分凌乱的路过,若非用笔记下,很难记清楚有多少。

 范宁却靠脑子记得清清楚楚?

 来不及思索,一辆卷起尘埃的马车,飞快从昌县方向赶了过来。

 车夫也是一個道士,袍子上染着血,举着皮鞭催着马儿一路往京都狂奔。

 当马车远去,路上的灰尘好久才完全沉下来。

 范宁瞳孔微微一缩。

 马车路过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血线,一直蔓延到道路尽头。

 流了这么多血,车厢内的人伤势很重。

 能否保住命很难说。

 这是第二辆回京都的马车了。

 姜问玄沉声叹道:我就知道,这昌县的鬼没那么简单。

 昌县虽比邻黄河,是自古以来都容易发水患的地方,但这一次未必就是天灾。

 今年是旱年,昌县多日无雨,上游也少有降雨,很难形成洪灾。

 我猜测,多半是鬼祸。

 李慕风沉声:师傅,咱们天师道的经书上说,能兴风弄雨的鬼都是成了气候的,非有大道行者不可斩。

 姜问玄缓缓颔首:而且,昌县是什么地方?比邻京都,而京都可是有道皇司坐镇的!

 普通小鬼岂敢在道皇司眼皮底下这么作乱?

 刚才过去的马车,是京都第三大道观白马观的,他们遣去的道士都是受伤而归,我们去了给那鬼塞牙缝它都嫌肉少。

 范宁听得出奇。

 这老不正经的家伙,有点东西啊。

 难怪一路慢行,原来是靠着这些来返的马车数量判断此行凶吉。

 咱们慢慢赶着吧,这只鬼如此厉害,很快就会有高人出面了,咱们只要在鬼被灭之前赶到就不算违反道皇司命令。

 姜问玄和着茶水,啃了一口饼。

 黄昏渐近。

 羽青观师徒三人踩着天地间最后一抹余晖,终于抵达了昌县。

 洪水早已退去,留下满地的狼藉。

 趟着烂泥,姜问玄来到汇合点,向侯在此处的道皇司人员点了个卯。

 本以为对方会斥责几句为何来得这么晚。

 没想到他只是拿出册子,让姜问玄签个字而已。

 来早了!

 对方的态度让姜问玄立刻明白过来!

 若是来晚了,道皇司的人少不了要嘴上说两句。

 他不禁气得吹胡子瞪眼,骂骂咧咧起来:

 这帮贪生怕死的狗道士,一个比一个贼!何止是姜问玄瞧出这鬼厉害,其它道观也都察觉出来,所以都拖着晚来。

 估计到了的道观,还没一半。

 敢问道兄,那鬼在何处?姜问玄左右看了看,望着萧条荒凉的县城,感觉十分不安。

 那凶鬼太厉害,他得躲着点。

 道皇司的年轻道士瞥了姜问玄一眼,倒也没说难听话,只是瓮声瓮气道:最近一次出现在城郊南面,白马观的观主与它斗了一场。

 姜问玄再问起结果,对方却不吭声了。

 这让姜问玄背脊凉飕飕的。

 沉默意味着是白马观观主败了,而且败得相当不体面。

 否则不会连回答都不敢,以免影响士气。

 白马观可是传承有《黄帝九鼎太清丹经》残篇的大道观。

 观主更炫真人,是远近有名的道法大成者,他都落得大败的下场,这鬼比预料中凶狠得多。

 走走,我们去北面。

 姜问玄不敢耽搁,赶紧带着两徒弟赶到北面,找了一间大客栈准备住下。

 三位道爷,今日住店一两银子。刚到柜台,掌柜就先开了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