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隐姓埋名



时间紧迫,不容王良朋多想。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保住何庆,躲过林化的魔爪。想了半天,别无他计,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这时,官兵已进了村口,来不及和夫人女儿商量,忙命王安背着何庆,仓仓惶惶,从后门出去,直奔卧虎山而去。

 卧虎山离王家村只有二十多里地,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山里有个老道,他平时总到王府去化缘,所以和王安很熟悉。

 今天王安抱着个孩子投奔他,老道二话没说,就答应收下。

 说来也怪,何庆见着这老道,不但没哭,反倒咧嘴笑了。

 王安正犯愁他怕生人,这下子可放心了,就势往老道怀里一推,道:师父,这小公子就算托付了。倘若他日后成人,绝不忘师父您的大恩大德!

 老道把孩子抱在怀中,仔细地端详了一番,见他胖墩墩白嫩嫩的小脸,心里也觉得喜爱,就不声不响地抱进道观里去了。

 王安冲老道拱一拱手,抽身回府交差。

 王映雪,从打孩子给王安抱走之后,就心疼地哭个死去活来。谁的孩子谁不疼啊?想那小娇娃刚刚出生,尚未满月,既不经风,又不经水,能养得活吗?倘若有个三长两短,能对得起远去边关的丈夫吗?有谁为何家报仇雪恨?有谁为我养老送终?又有谁来接续何家的一脉香火呢?越想越悲痛,越想越伤心,越想也就越恨那林化老贼。

 王老夫人怕女儿在月子里悲伤受病,一直劝慰了半宿,并哄她说,孩子抱到姨娘家去了,又有奶妈喂养,不必牵肠挂肚。

 可是为人母亲的就是这样儿,哪怕你把孩子送进天堂,她也不放心,所以任凭王夫人说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也是无济于事。王老夫人也只能是长一声短一声地叹息个没完没了。

 哇哇哇

 何庆在观里呆了几个时辰,果然饿得大哭了起来。

 老道左哄也不行,右哄还是闹,真有些着急了。能不急吗?他到哪儿掏弄奶去?这里是老道住的地方,自然不会有女人,没女人,自然就没有奶,没有奶,孩子吃什么,喝什么?用不了三两日,还不把孩子饿死呀!

 现在最首要的是给孩子弄吃的。可到哪儿弄去呀,总不能整天抱着这孩子,到村中找女人们代奶去吧?一个老道整天到村里找女人去要奶,这像话吗?可也总不能看着这孩子饿死呀!

 老道抱着哇哇大哭哭的孩子,真是没有任何办法,左转右转。老道急出了一头汗,走来转去来到了膳房里。他一眼看见化缘化来的小米了。

 老道不由眼睛一亮,呢喃道:对!干脆给这胖小子熬点小米稀粥喝吧。

 很快,老道熬了一碗小米粥,等放温乎了,给孩子喝那米汤。

 何庆看起来还挺爱喝,小嘴巴嗒巴嗒地喝得挺香。

 老道又想到,光喝米汤可不行啊。他又把米粒嚼烂,搅在米汤里一块喂孩子。虽然没奶,但喂点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更好,孩子长的更快,更壮。这一下,孩子总算有救了。时间过得飞快,眨眼就过了八年。

 何庆虽才八岁,但个子比同龄孩子高出了一个头,身体结实,并且身体又灵巧,又有力气。

 就在这院子里,有棵碗露粗细的枣树,他嫌上树摘枣费事,便双手抱树摇晃,想把那枣儿摇下来。不料用力过猛,咔嚓!一声竟然将那枣树摇断了。

 老道一见何庆有这么大的力气,暗暗惊叹道:好一个将门虎子,若是传授给他武艺,将来准是出息的大将军。我大同要是有几个这样的将帅之才,何愁江山不稳?

 想到这里,便把自己平生所学的武艺,天天传授给何庆。先练拳脚,再学兵器。也是何庆的聪明,一听便懂,一学便会,很快就把老道会的那点功夫学到手了。

 这时候,外边的风声也平了,形势也缓和了。因为七八年间林化没找着何家儿子的影子,渐渐也就没有耐心去找了。

 老道见孩子长大了,也没什么风险了,便悄悄给送回了王府。他向王良朋说道:这孩子非同小可,绝非凡夫俗子,日后定成大器,望老员外善自教导。恨贫道无能,不便深造此子,就请员外另请高明吧。说罢,打个稽首,一声无量天尊飘然离去。

 王良朋听老道一番言语,心中自然高兴。但仔细想来,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何庆活着回来了,而且长得像他父亲一样一表人才;忧的是还怕林化贼心不死,再来搜庄,想来想去,最后不得不决定给他隐姓埋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