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巧遇师姐



碎瓷,是一门收藏的艺术。

 碎瓷的价值,也远远不是行业外人士能够想像的。

 有些奸商,面对不懂的外行,还可以把修补痕都处理掉,伪造成没有瑕疵的完整古董,按照品相完好的珍品标天价。

 另外,瓷片收藏是一种专业的收藏门类,很多喜欢收藏瓷器的人,都喜欢收藏碎片研究把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虽然国内也有人重视收藏和研究瓷片,但毕竟还是少数人的小众爱好。

 碎瓷片大规模成为瓷友们收藏目录中的宝贝,还是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

 东洲市面上古董多,古董碎片更多,行家们对碎片看不上眼,市场上都是乱哄哄论斤称着卖的。

 翟丹感觉这里面有门儿,他蹬着破自行车就往市场北边跑。

 果然,看到有一家卖瓷器的摊位旁边,有两个大木盆,盆里堆着乱七八糟的破烂碎陶瓷片。

 瓷片堆的最上面,还放着一个小木牌,用白粉笔写着:出售碎瓷,六元一斤。

 敢在卖古玩的地方明码标价出售,要么,是摊主认为东西不值钱,要么,确实是好东西不多。

 翟丹支好自行车,蹲下来轻轻扒拉着翻看碎瓷片。

 盆里面,有年头的碎瓷片竟然不少。

 他心里,激动的一阵扑扑乱跳。

 仔细找找,应该可以找出能拼成完整玩意儿的整套瓷片。

 摊主是个看上去十七八岁的半大小子,见到有顾客到来,那个大男孩摊主并未在意,仍坐在摊位后面的简易小屋里,低头摆弄着自己的事。

 于是,摊位内外,两个大男孩各自专注各自的事,谁也不理会谁。

 翟丹在盆里扒拉几下,翻到一块有文字的陶瓷片,看着表面的涂釉技术,这应该是南北朝时期的。

 那时候涂釉技术控制的不好,烧制温度也不够,烧出来的往往东西半瓷半陶。

 再看表面,釉涂料如同未干的油漆,流淌的痕迹还留在器物外表面上,这都不要紧,最令人激动的是:上面还有图案和文字!

 要知道在那个时期,有花纹图案的都算是珍品。这个居然还有几个文字

 翟丹眼睛亮了。

 第一桶金有着落了。

 有文字的东西,能有考证价值,这个博物馆最喜欢。这件古董,按照翟丹的经验,如果不碎,绝对是精品,能被评定为一级文物。

 他直接把这片有字的陶瓷片捏在手里,然后按照这种成色,在瓷片堆里找相同款。

 哗啦——哗啦——他扒拉碎片的动作有点大,声音也大,但屋里的那个看摊位的半大小子一直无动于衷,低头忙他自己的事。

 碎片堆里好东西还挺多,年份上也很久远,应该能拼成好几套完整的古董。

 不挑不捡,六块钱一斤。你这么扒拉挑拣的话,十块一斤。

 身后传来一个女孩子好听而又略带不满的声音。

 明显,女孩子看不惯翟丹肆意翻腾的动作。

 买东西还不让挑吗?翟丹不满地抗议。

 回头一看,一个漂亮的女孩子站在身后。

 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从上空洒下来,透过旧货市场的塑料顶棚,温暖的金黄色,笼罩着女孩的身影,乍一看去,漂亮女孩如同天使降临。

 不,她似乎比天使还漂亮。

 这个女孩子的到来,令破破烂烂的旧货市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

 女孩那张脸,翟丹一看还认识,是他东洲矿区中学同校的高二学长——张婕。

 张婕能轻松玩转好几种乐器,歌唱的也特别好听,校园内外有什么文艺表演,经常能看到张婕活跃的身影。在校内,算得上是有影响的校花级人物。

 对这个漂亮的女孩子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在另一个时空的二十多年后,翟丹都还清晰记得她。

 张学姐!翟丹主动打招呼。

 你是——张婕有点迟疑。她看着翟丹,觉得有点脸熟,隐约觉得:应该是同校的某个同学,但不在一个班,她叫不上翟丹的名字。

 咱们是一个学校的。我是高一(2)班的翟丹,教室就在你们楼下,你不是在楼上高二(1)班的么翟丹提示。

 哦——对,翟丹。好像是在学校里见过,我对你有点印象。怎么?你喜欢玩瓷片吗?张婕问。

 嗯。有点兴趣。

 翟丹问:这是你家的摊位吗?

 是啊!是我爸承包的摊位,他出去进货了,我堂弟在这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