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胡同中渐渐成长-第2/4页



    父亲是出了名了“热心肠”,经常组织单位好友在家里喝酒聊天。街坊邻居也都对这位前“国民党军官”赞不绝口。每次父亲喝多后,蒙家人总能听到父亲说以前的事...

    战乱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没有办法遗忘发生过的事情,生离死别、背井离乡,多少人倒在了路上,又有多人不得已妻离子散。对于历史产生的原因,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预测,更多的人还是在历史的车轮中跟着前进,生命对他们来说,如飘摇的小草,虽然生命里异常的顽强,但不知道下一秒就会被尘土淹没。

    活下来的人庆幸没有失去生命,离开的人也有很多原因,但是国家还在,家还在,就一定要继续生活下去。

    原来蒙家不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是原来跟随亲戚搬迁至此的,蒙军甚至一度在河北老家是个“小少爷”,后来长大一些后,因为战乱的原因,背井离乡投靠亲戚后就在国民党军队任职排长,经常在操场街练兵。每每说到这里,蒙军总是面露难色,对自己有过那样的经历感到惭愧。身边的朋友总是劝他,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不也挺好,对于那段经历,及时悔悟,改过自新就是好的啊!

    自从蒙适在内衣厂工作以后,还真的有些难为情,朋友们笑话他就是个做裤头的小子,还经常问他要不要做女人用的小衣服啊。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其实哪懂这些,不过是自尊心在作祟罢了,起初还是置之不理,但到后来,也就开始抵触了。这样的工作还真的让蒙适产生逃离的念头。

    渐渐地,蒙适也就放肆了起来,不那么认真地对待工作了。蒙适这天上班,独自在厂区里喝酒,没有到岗位上,被发现了,小领导把他揪出来说要开除他,由于喝了酒的缘故,蒙适又年龄小又想到朋友们的戏谑,自然地就奋起反抗,跟小头头迅速扭打在一起。虽然正值年轻,但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再加上也没有打架经验,自然是落了下风。

    恰好保卫科巡逻此处,见两人扭打在一起,随将两人扭送到保卫科做进一步处理。此时的小头头也没了往日的神奇,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的尘土还没有拍掉,儒雅的气质荡然无存。反观蒙适,酩酊大醉,鼻青脸肿,竟若无其事的在地上酣睡。

    “半大点的孩子,鬼知道他喝了多少酒,这小子平时好好的,今天是怎么了。”保卫科长一时也犯了难,这可怎么好,厂子里打架的多的是,大不了开除,可这小不点,开除了档案记一笔,往后可就毁了。

    蒙军正在工作,听到传达室的老李叫他说有电话,心里不由得一紧,心想可别是那小王八蛋出什么事了。

    果不其然,内衣厂通知蒙军来把蒙适领走,停工三天,再做研究处理。

    蒙军请好了假,到内衣厂就把小儿子蒙适提溜回了家。

    什么时候打,该怎么打?蒙军看着喝醉地小儿子不知如何是好。要不先打几下出出气吧。这次换做更粗的扫把上场,粗大的棍子划过空气,发出“呼呼”的声音,带着蒙军恨铁不成钢地愤怒,向蒙适前进!

    一声嚎叫,邻居嘴里念叨着“老蒙家又开始大义灭亲了。”

    这一次挨打,没有母亲白玲的庇护,蒙适的身上出现了一道道红印。哀嚎过后,见父亲也打不动了,蒙适索性坐起来,对着父亲说:“爸,帮我找个工作吧,我真的不想在内衣厂工作。”蒙军喘着粗气,看着被自己打的伤痕累累的孩子,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又坐了一会,起身向门外走去的同时说了一声“好”。

    蒙军思前想后,把周遭所有的朋友都想了一遍,谁敢要自己这个混世魔王般的小儿子。蒙适看着父亲的愁容,又看了看地上无数的烟蒂,心里暗暗发誓,要是父亲帮自己找到了新工作,绝不会再这样般胡闹,一定好好工作。但是如果找不到,自己也不会再计较朋友们的“特别关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