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疯狂奖励-第3/7页



    “先放吧,再安排点人带带节奏,多提提12万场点映的事情。等舆论差不多了,明天再找个时间澄清。”徐川开口道。

    “行,那您先休息,我这边去安排。”电话那头的人没有再追问为什么。

    挂断电话后,徐川强撑着精神打开了手机看了看网络上的相关话题。

    看了一会之后觉得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之后,他把手机往旁边一甩,继续蒙头睡觉。

    值得一提的是,他刚刚安排的东西不是乱来的。实际上在昨天要增加点映场次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过这个事情了。

    所以,放这种小道消息出去的做法,是他提前预备的方案。

    这么做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再找点话题来刺激一下市场对电影的关注度,这种关注度可以是从正面舆论来的,也可以是从负面舆论来的。

    第二个目的是锚定一下12万这个数字。

    为什么要锚定这个?

    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大意是说,如果你要开窗户,那你最好得提一个掀屋顶的建议出来。

    这话虽然原本是想指代我们的折中性格,但实际上用在全世界都一样。在商业定价上更是频繁利用这种策略。

    因此,与其让他们现在提8万,不如让他们提12万的事情,反正徐川又没真的打算开12万场,这就是个彻底的谣言。

    但有了这个谣言里的12万顶在前面,后面再排8万场,大家会好接受一点。

    要知道,人对于数字的接受阈值是很容易提高的。就像是很多人身上一万块钱都掏不出来,但依然会从心底觉得中1000万的奖很少。

    这不是在装逼,也不是嘴硬。是因为网络上动辄以亿为单位的数字,让人对1000万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反正这么一搞,至少观众那边,是有很大几率对8万场点映的数字脱敏的。本来相较于同行,观众对于这个东西就没什么太多的概念。

    只要观众脱敏后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同行的话依然可以当放屁。

    以上是第二个目的,最后一个目的是徐川想提档。

    现在《西虹市首富》的势头太猛了,点映的场次上座率高的一批,考虑到国庆节还有一个《70年来》要上线。

    徐川琢磨着不如趁着现在提档,让影院直接把排片率给拉到顶先吃一波票房再说。

    想要达成这个效果,又要回到第二个目的当中去,那就是锚定点映12万的这个数字上。

    既然点映都能排这么多,提档公映的排片真的到12万,把排片率拉到30%以上看起来就要合理的多。

    说不定,按照现在院线的实际情况,拉到40%都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个排片率也就是这几天,等后面其他电影上来之后,能有个25%的排片率就算相当理想的数据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徐川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了一下网络上的舆论。

    经过了一晚上的发酵,果然12万这个更加刺激的数字替代了8万。

    加上徐川的黑子本来就多,现在网络上关于《西虹市首富》吃相难看的讨伐声更加热烈。这要是换个人来,还真就没这么高的关注度。

    在研究了一番,又打电话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徐川就没再管了。

    到了下午,徐川开始了自己在郑洲的第一场路演。

    与此同时,另一边自翼传媒的董事长办公室,徐华章仰靠着把腿搭在办公桌上说到:“你记不记得我之前是怎么评价徐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