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市场



“那帮有点名诗人都是靠年头靠出来的,哪有岁数小的。你说的倒也没错,四十来岁的诗人确实年轻。”周秉义把箱子盖好,推到了柜子下面。

   听到冯化成四十岁,周秉昆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在周秉昆看来,姐姐周蓉是文学爱好者,喜欢上了冯化成的诗,继而喜欢上冯化成的人。崇拜是爱的催化剂,本来没什么。

   可这个冯化成四十了,就不一样了。按信里流露出的信息,两个人至少有三四年的交往,交往之初姐姐周蓉才十四五岁,这明摆着是成年男子引诱情窦初开的少女啊。

   按重生前的说法,爱豆这是要“睡粉”了。姐姐要是跟这样的人私奔,早晚要后悔。

   想到这些,周秉昆开口问:“哥,你有冯化成的介绍么?我想看看。”

   周秉义拍拍手,望向秉昆,“你这人也奇怪,平时连语文课文都不怎么读,竟然研究起诗歌了。我对他不熟,冯化成诗集市图书馆有,你可以去图书馆看看。”

   “好,好。”周秉昆连声说。

   ……

   躺在炕上,周秉昆翻来覆去想着周蓉要跟冯化成私奔的事。

   偷看完周蓉写给冯化成的信,他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与爱的人长相厮守是每个人的追求,周蓉这么想没错。

   可他听到冯化成四十岁,周秉昆愤怒了。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老流氓要睡一个干干净净的漂亮小姑娘。

   这简直是个畜生。

   就算周蓉和他一点关系没有,这件事也管定了。

   重生前作为网络写手的周秉昆,对情感有很深的研究。他清楚,既然周蓉能喜欢上比她大二十岁的人,说明已经被冯化成的才华彻底征服,轻易不会放弃。就算跟她摊牌,让全家人知道。可周蓉毕竟不是小孩,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周秉昆决定,要彻底了解一下冯化成,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

   吉春,图书馆阅览室。

   周秉昆把与冯化成相关的图书一本一本翻看了一遍。

   基本知晓了冯化成概况:

   冯化成,浪漫主义诗人,1933年生于京城,现年36周岁,比周蓉大17岁。之前有一段婚姻,已经离婚。

   “艹,竟然是二婚头。姐姐跟他私奔,亏大了。”周秉昆心里暗骂。

   了解冯化成得生平,周秉昆翻阅起他的作品。

   重生前周秉昆是网文写手,也算是文化人,对诗歌却涉猎很少。毕竟几十年后,诗人已经成为“湿人”,诗歌也成了被嘲讽的文学体裁,没多少人写诗了。

   翻来翻去,周秉昆也没读出他的诗好在哪,只是觉得空洞乏味。或许自己文学水平不够,读不出诗歌的美感。或者,现代体诗歌就是这样,无滋无味。

   一上午时间,读的差不多了,把书还了回去。

   离开图书馆,周秉昆往家走。

   这一路,周秉昆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姐姐心甘情愿留在吉春,不再想冯化成,也不再想去贵州。

   想来想去,还没有想出太好的办法。反正离姐姐去贵州还有些时日,索性不再去想。

   说来也奇怪,自从喝了每日签到那瓶营养液,走路都带着风。冰天雪地走上一个小时,都不觉得喘。周秉昆觉得,营养液确实有增加“体力值”的效果。

   至于“武力值”是否增加,没打过架,他也不清楚。

   现在有一个难办的事,空间里每天都会给一些肉蛋油这样的食物,数量虽然不多,积少成多也不少。他现在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没想到以什么理由交给家人。

   这个年代,凭空多出来东西,解释不清的话,事很大。

   周秉昆不想惹麻烦。

   可那些东西就在空间里放着,也太浪费了,总得想个办法才行。

   这时,周秉昆走到离家不远的小市场。所谓的小市场其实就是荒废的小火车站的站台。

   这个年代,在城市里严禁做小生意的。今年,吉春出台一项政策,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可以在指定地区买一些手工品填补家用。

   周秉昆想到家里还少一副春联,便走进了小市场。

   小市场不大,不到二十个商户。卖的东西却不少,除了编制、棉袜等手工品外,鱼、鸡蛋、煤球什么的都有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