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连轴的救场



沈略和李可艾早上五点多就赶到长途站买了最早班的车票,上车以后沈略闭上眼睛想睡个回笼觉,可是李可艾开始在旁边唠叨起来,沈略只好礼貌性地陪聊几句。

 沈工,我坐这趟车无数次了,真是够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荆城是个亚新行的大项目,秦总让我一定要盯死了。

 亚新行是什么啊?

 亚洲新兴市场发展银行,他们给一些没钱的地方提供贷款建项目,荆城的有轨电车项目就是他们主导的,李可艾一边说着一边调整自己的座位,可是调了半天还是很不舒服,嘟嘟囔囔地抱怨,这些破车都是一个德行,连个完好的座儿都没有,每次颠簸大半天赶过去,也办不了什么事,我也真是快绝望了!

 以前林工也都和你一起去吗?

 他来过几次。亚新行贷款流程特别复杂,这个项目断断续续两年多了,李可艾叹口气说,亚新行对项目审批很严,不同于国内项目。国内项目可以先设计土建再设计智能化,亚新行的项目都按国际项目的标准,需要前期把所有专业的设计都做好提交给他们审核。

 那也不至于设计两年吧。

 别提了,设计院是业主找的,亚新行不太认可,根本没什么经验,土建和智能化的设计都跟不上,所以这项目中间被叫停过几次,差点黄了。后来设计院找咱帮忙设计,林工给他们设计改了差不多有十稿了。

 十稿?我天,这么折腾啊。沈略很吃惊。

 可不,停了几次以后林工觉得这个项目希望不大了,后面再叫他来就都不来了,各种理由推脱。李可艾苦笑了一下。

 为什么希望不大啊?

 一是亚新行可能取消这个项目,二是就算贷款通过了到了投标的时候也很悬,因为亚新行的项目都是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而不是常见的综合评分法,所以如果有竞争对手低价冲标的话我们基本就没戏了。林翔还是很精的,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可能已经放弃这个项目了。

 那你现在就自己一个人往这跑啊。沈略有点同情李可艾。

 是啊,对于希望不大的项目,公司里的人一般都躲着,连领导也不来支持,因为来支持了又拿不下来的话都要担责任。所以没有办法,只能自己一个人跑了。李可艾无奈地摇摇头。

 那需要技术交流的话你怎么办啊?

 只能我自己去交流一下,不懂得问题的就现场给林翔打电话或者记录一下回去问。

 那能行吗?不赶趟吧。

 有几次挺耽误事的,李可艾点点头说,就像这次,以前那个对咱公司很冷淡的吕总好容易走了,新来的崔总算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咱公司的实力,所以想做个技术交流。结果林工总说自己忙过不来,也不知道是真忙还是假忙。

 是么,以前那个吕总为什么不认可咱公司啊?

 技术和产品倒是认可,但就是不用咱的东西。他是分管信息化的,是一把手罗总的亲信,他们交投这种单位基本上就是一把手的一言堂。以前我还跟过他们别的项目,结果都是让罗总身边的企业拿走了,咱公司一直没机会。前一阵子罗总调走了,吕总也跟着过去了。

 哦,那这次找你的这个新领导好一些吗?

 崔总,崔锦飞,其实他也不算是新来的,我听说他两年前就是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当年有两个项目出了问题,那两个项目的中标公司在交付的时候偷梁换柱以次充好,崔总坚持按投标方案验收,质量不达标不签验收单。

 那不是应该的么?你知道么,那两个项目是一个厂商干的,其实是罗总的关系。本来崔总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是非要坚持原则,结果就被罗总扣了个莫须有的帽子发配了。听说是被下放成了一个设备维护员。李可艾摊摊手说。

 我天,这哥们也太惨了吧,憋屈啊。沈略叹口气说。

 就是啊,他们那种单位还敢这样干也真需要勇气。反正是我的话不敢像他那样死扛,总要掂量掂量。

 这哥们真硬气,我佩服!那现在他怎么又起来了啊。

 这不是罗总调走了嘛,又赶上这个有轨电车项目进展不顺利,交投被市里领导批评了好几次,他们那里也实在没人搞得定了,于是新领导就把他又给找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