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宁危矣!



    当时各地农民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但元朝的皇帝却听信了哈麻这老儿的蛊惑,先是罢了脱脱,后来又将他流放云南,一代名相此客死他乡。手机端 ..

    大元朝的江山从此成了在风雨飘摇苟延残喘。虽然也有不少的忠义之士都冒死向皇进言,可皇信哈麻的。

    偰逊还说,他之所以在其父亲去世后辞官隐居,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大元的江山在他们这些臣子手断送。

    他本以为在有生之年,大元的江山还能坚持。现在看来,危险了!

    所以他打算客走他乡,免得家人受战乱之苦。

    听了他这番话,我心暗想,这位偰逊大哥倒是对时局的把握很精准。不象我新结交的那位好朋友张玉,还一心想着帮着蒙古人继续他们的统治。

    可据我所知,朱元璋是先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才北赶走元朝皇帝的呀!

    现在的元大都应该是安全得很呀,更何况是元大都东北的大宁呢?

    于是,我便追问道:

    “大哥,这蒙古人的江山可能是坐不长久了,但也不会是三、五年坚持不了吧!

    现在的大宁还是平安得很,既然哈麻没有来找你的麻烦,你何苦又要搬家?

    你是要搬家,这又打算搬到哪里去呢?”

    偰逊苦笑了一番道:

    “大宁危矣!

    妹夫你肯定是不知道,我虽然是避居在此,但对天下的时局,我还是清楚得很。

    红巾军已拿下了元都了,下一步肯定会进攻元大都。

    而且这次进攻元大都不光是北边元都方向的红巾军,还有南北济南方向的红巾军。

    一旦元都方向的红巾军南下,大宁必将受到战火的侵扰。”

    偰逊开始给我分析当时的战局了。

    原来,从去年开始,龙凤政权的刘福通开始指挥所属的红巾军北伐。

    此次北伐,红巾军共分东、、西三路。最先出发的是路军,于公元1357年年开始北了。

    路军的两位将领分别叫关铎和潘诚,外号分别称“关先生”和“破头潘”。

    路军先是北曹州(今山东荷泽),然后*北入山西,先后攻克雁门关、大同。

    今年年初,路军出乎意料地向东北进军,直取元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红巾军攻克元都令元朝下朝野震动。

    这元都可是大元王朝及蒙元化的发祥地。

    公元1256年,忽必烈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命名为开平,其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忽必烈即位建元统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

    元朝统四年(1263年)升为都城,定名都。

    直至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今北京新建元大都后,元都仍为元朝的政治、经济、化心,其地位与元大都不相下。

    因此,红巾军攻克了元都之后,蒙古人有了种被抄了老巢的感觉,焉能不朝野震动。

    这还只是从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分析元都失守后的影响。

    如果从军事因素来分析,这红巾军攻克元都更加具有战略意义了。

    至正年间,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以来,都只在南方闹腾。

    元朝统治者当时只需要做好元大都以南的防御即可,也是说,只要在河北、山东一带布精兵,农民起义军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

    可这次刘福通的战略部署确实让元朝统治都大跌眼镜,本来他的北伐军还在山东曹州,却突然转向西北直入山西。

    进入山西之后,红巾军并未东进逼近元大都,反而是继续北,直取元都。

    元都一失,红巾军可以从北边南下直取元大都了。

    关键问题是,元朝统治者从未在元大都的北边布置重兵。如此一来,彻底打乱了元朝统治都的防御计划。

    偏偏在这个时候,刘福通又分别派出了东、西两路北伐军。

    这西路北伐军倒也罢了。一路向陕西方向进攻,虽然也攻了不少城、略了不少地,但对动摇元朝的统治,还是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