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死里逃生



    这下,那巴尔木讨了个大没趣儿,不得不对张玉点头哈腰一番。手机端 ..

    张玉对他摆了摆手,他才悻悻地退到一边。

    后来,我从张玉口得知,刚才他对张玉耳语那一阵,是说把思淑、桃儿、杏儿她们三个都让给他张玉。只要张玉答应将我们这七个男的地正法行了,而且所有的财物也都归张玉。

    这样,我们十人终于是死里逃生。

    张玉为了防止在武清县地盘,那达鲁花赤和巴尔木再耍什么花样,便让我们十人都了他们的船,先在他们船休息。

    我们当晚也是折腾了大半夜,累坏了。在他们船胡乱都睡着了。

    第二天,我和陈叔明留在了张玉的船。思淑、陈元贵他们则回到了我们自己的船,两条船一前一后从武清出发,直向通州驶去。

    三日之后,我们便到了通州码头。

    这三日,我和陈叔明一直待在张玉船。我们三人虽然一个才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一个三十多岁,但还算很投缘。在一起谈天说地,几乎算得是成为了朋友。

    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也是如实相告。目的是让张玉明白,陈叔明的确是陈国的使臣。我们只不过是因为救了他的命,临时送他来元大都的。

    张玉对我们这种仗义相助的精神也表示了敬佩,他这么一说,我和陈叔明倒是对他仗义相救的事情一再表达谢意。

    对于我那支短枪,张玉也是十分感兴趣。我索性教他如何使用,并把这支短枪赠送给了他。

    毕竟这是我们的救命恩人,难得看我们一点儿东西,咱可不能这么小气。

    再说了,等这次回了应天,我再去黑石岭一趟行了,唐家父子说不定又给我造了好几把。

    张玉一开始虽然坚持不受,但经不住我再三相赠。另外见我也是一番真心诚意,便说恭敬不如从命,收下了。

    考虑到张玉的父亲也在京枢密院为官,说不定他们知道偰哲笃家人及偰逊的下落。于是,我便向他打听。

    对于偰哲笃大人,张玉表示他知道这个人。但因为那偰哲笃大人去世之时,他年纪尚小,所以他对偰大人没什么印象。

    至于他的儿子偰逊,他也不甚清楚。

    不过,张玉表示,偰哲笃大人的具体情况,他父亲应该较清楚。毕竟他们的品级差不多,以前估计打过交道。

    等回元大都后,他向他父亲打听一下。

    听了张玉这话,我立即表达了谢意。如若那张天佑大人真的知道偰哲笃大人家眷的下落,我们又可以省不少事儿。

    这张玉小小年纪,也是个义气之人。我们的一些基本情况都如实向他告知了,他自己的事情,也没瞒着我们。

    如这枢密院去海津镇公干,他怎么会在船。

    原来,此次枢密院去海津镇公干,领队是那个王院判。

    但这王院判与张玉的父亲张天佑的关系可不一般。虽然他们两个现在一个是正二品的枢密院同知,一个只是一个正五品的枢密院院判。但早年间,二人可也是生死兄弟。

    后来,二人先后成家。张玉出生后没两年,王院判也生了个女儿。二人便结为亲家,给两个孩子定了娃娃亲。相当于我的姣儿和刘聚大哥的儿子刘才的情况一样。

    再后来,张天佑官越做越大,但他本人与王院判的关系还是很铁。

    这次王院判去海津镇公干,张玉便求着父亲,让他也跟着同行。主要是他这个年纪的小子,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天天呆在京城,觉得没什么意思。

    那张天佑也有心历练历练自己的儿子,再加是跟着他未来的岳父、自己的好兄弟王院判一起去,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便同意了。

    所以,张玉做为一个并未出仕的少年,竟然出现在了枢密院公干的船,也不足为了。

    只是这王院判虽然与张天佑的关系好,这张玉也是自己的未来女婿,但他从来不在张玉面前摆资格,对张玉也是十分地尊重。

    那天晚,我一枪击了巴尔木的家将。这枪声惊动了停在我们船不远处枢密院船的张玉,他便想着看热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