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朱李密谋



    西村与西北村隔秦淮河的南源溧水河相望。溧水河与句容河就是在西北村处汇合成了秦淮河干流。

    常遇春到达西村的时候,正好遇见郭天叙手下的那一千余江上部队。

    这一千余人在秦淮河西岸遭到元军重创,死伤过半,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恰好遇上了常遇春。

    常遇春立即接应这帮人上了岸,打通了西村与西北村的水上通道。

    就在他与徐达陆续接应郭天叙、张天佑残部的时候,汤和率领的五千人马也赶到了。

    这下,起义军总算是稳住了阵脚。

    徐达在接应郭天叙、张天佑残部的时候,竟然还有人带着郭、张二人的尸首通过了方山元军的阻击。

    徐达见郭天叙、张天佑二人都战死,立即发出紧急军报给朱元璋。

    徐达命人将二人尸首交给常遇春,让他带回太平城。徐达则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准备继续回兵扼守句容。

    直到第二天,九月十九日上午,才没有残兵陆续南下了。估计没回来的都在战场上交待了。

    徐达、常遇春、汤和他们一清点逃回来的人马,总共才两万余人。

    也就是说,这二战集庆,陈野先部临阵倒戈;主将郭天叙、张天佑战死;其所属四万余人,损失了一半;辎重物资几乎全部沦为敌手。

    好在经过徐达的一阵冲杀,元军退回了方山以北,秦淮河西岸的元军也退回了牛首山、将军山一带。

    双方又成了战略相持局面。

    徐达、常遇春、汤和三人计议了一番,决定第二天,由常遇春护送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回太平;徐达迅速回句容;汤和则在溧水坚守,整顿郭天叙、张天佑的那两万余残部。

    三人计议已定,准备第二日行事。

    哪知当晚,朱元璋竟然来了溧水。

    朱元璋在接到溧水方向的军报之后,估摸着二战集庆不会太顺利。

    九月十八日在家仔细琢磨了一天,九月十九日一早,朱元璋便带着亲侄子朱文正来了溧水。

    徐达、汤和、常遇春见朱元璋到了,立即将情况作了个详细汇报。

    朱元璋看着郭天叙、张天佑的尸首也是着实“难过”了一阵。

    很快,朱元璋就稳定住了情绪,说眼下不是难过的时候,一定要继承二位元帅的遗志,继续完成反元大业。

    你看看,人家这水平,不当皇帝真是屈才了。

    朱元璋立即主持召开了一个高级军事会议,用现代的说法,那叫现场办公会。

    会议由朱元璋亲自主持,与会人员有徐达、汤和、常遇春、朱文正。

    会议先对郭天叙、张天佑二位元帅的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然后议定朱元璋回太平后,立即向龙凤政权上,请求龙凤朝廷对二人及家属给予恩恤。

    接下来,朱元璋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个简要安排。

    立即调芜湖的冯国胜到溧水来,负责溧水的防务。

    芜湖的防务则由郭兴、郭英两兄弟负责,郭兴为主将,郭英为副将。

    句容方向的防御由徐达、邓愈负责,还是徐达为主将,邓愈为副将。

    汤和待冯国胜到位后,继续回溧阳负责溧阳方向防御。

    常遇春则与朱元璋一起回太平,继续与廖永安负责防御采石矶的康茂才部。

    至于郭天叙、张天佑的两万余残部,徐达带五千人去句容,常遇春带五千人去太平,其余人马则留在溧水,交给冯国胜整编。

    至于为什么把冯国胜从芜湖调来防守溧水,朱元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初渡江攻集庆,就是冯国胜最先提出的。

    但朱元璋想让郭天叙、张天佑先去当这个炮灰,让他们与元军主力作战,互相消耗。

    冯国胜虽然作战勇猛,但谋略不足,对于朱元璋的用意,始终不能理解。

    为了不让冯国胜捅搂子,朱元璋便将其安排在芜湖。

    现在,元军大胜郭天叙、张天佑部,下一步很可能会乘胜追击,向溧水方向发起进攻。

    因此,溧水方向得派个勇将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