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逃出偰府-第2/3页





    这文庙在当时的主要作用就是供人们纪念孔子、宣扬儒学以及收藏各类儒学典籍。

    这看守文庙之人也算得上是一个轻闲的差事,而且还是吃公家饭的,用现在的话说,那可是在职在编的财政供养人员。

    而且这看守文庙的人,一般还是有点学识的,有不少人还在文庙教个私塾什么的,可以挣点外快。

    在那个时代,可没有公职人员不准从事经营活动一说,也没有不准老师办补习班这种规矩。

    而且看守文庙之人,还颇受读人的尊敬。

    因此,在当时,这看守文还真算是一个不错的差事。

    我们入德化县城的时候,天就阴了下来,阴历七月份的天气,那可是说变就变,看样子是要下大雨了。

    我们立即寻到了文庙,大门没关,我们就直接闯了进去。

    院子里没人,好些房子都上了锁,估计里面是藏的地方。

    我们这三匹马、一辆马车进了院子,应该说动静也不小。果然,从一间屋子里走出一个老者,一副典型的教先生打扮。

    他见我们进来这么多人,直接开口问道:“请问几位有什么贵干?”

    我正准备开口问他是不是就是宋正汝老先生。

    这时,偰兰儿跳下了马车,开口对那老者问道:“宋叔叔,您还记得我吗?”

    听偰兰儿这么问,我们当即就肯定了此人就是宋正汝。

    因为去年偰兰儿跟偰玉立一起来过这德化县文庙,而且就是那一次,偰玉立将手抄《岛夷志》副本交给了宋正汝。因此,这偰兰儿肯定是认得宋正汝的。

    宋正汝听偰兰儿叫他“宋叔叔”,立即仔细打量了偰兰儿一遍,然后一拍大腿,叫道:“兰儿,你是偰兰儿。”

    偰兰儿立即笑嘻嘻地对宋正汝行了个礼。宋正汝立即问起了偰兰儿怎么到了这里,他父亲身体还好不好。

    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没有广播、也没报纸,更没有互联。

    因此,偰玉立被罢官,偰府被围的事,还没传到德化县来,宋正汝当然是不知道。

    偰兰儿立即将发生的这一切大致讲给宋正汝听了。

    宋正汝听了之后,也是咬牙切齿地道:“这些蒙古人真是心狠手辣,连你父亲这么好的人都不放过。”

    接下来,偰兰儿又讲明了我们此行的来意,就是来找他拿那本手抄《岛夷志》副本。

    我立即从怀中摸出偰玉立写给他的信。

    宋正汝看了信之后,说道:

    “这本你们带走最合适不过了。

    我也是快六十岁的老头子了,也不知道还有几年活头。

    这么好一本如果断送在我手里,我真是死了也不心安啊。”

    说着,就带我们去取。

    这文庙的西北角有个小马厩,宋正汝让我们把马车卸下来,把五匹马都赶进了马厩。

    然后在马厩最里面的角落把几捆稻草搬开,露出了青砖墙。

    宋正汝用了把小刀将一块青砖小心地撬了出来,里面有一个牛毡布包的小包裹,打开牛毡布,里面露出了一本,正是一本手抄本《岛夷志》。

    汪耀南立即抢了过来,快速翻看了一遍,说道:“就是这个,和我小时候看的一样。”

    宋正汝听到这里,十分地诧异。

    我立即向他解释道:

    “这位汪兄弟汪耀南,就是此作者汪大渊的独子。

    他千辛万苦地找这本,就是为了从中找出蛛丝马迹,好出海去寻找他的父亲。”

    宋正汝听到这里立刻明白了。

    这时,豆子般的雨滴打得屋顶的瓦片“啪啪”作响,宋正汝立即让我们进屋。

    进了屋,宋正汝立即为我们倒茶,这时雨也越下越大了。

    我们又将此事的原委一一讲给这宋老先生听了,宋正汝也表示这的确该物归原主,现在交给我们他也就放心了。

    他说他当初拿到这本的时候就认定这是本好,而且还是泉州路的达鲁花赤亲自把这本送过来,就更体现了这本的重要性。

    因此,他都不敢把这本藏在自己住的屋里,而是藏在了马厩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