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分组编队-第2/3页
于是,我和刘聚就开始拿着笔给这些人登记,锥子山总共才两百多号人,今天来参加训练的都是些能打仗的青壮年,除开一些放哨的,还有象杜黑子他们一样外出办事的,总共才来了一百零几个人。如果算上放哨的,还有杜黑子他们,这锥子山现在总共能打仗的也不超过一百四十人。
虽然只有一百零几个人,但我们要一边问,一边记,有好多人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大名,平常别人都叫小名,什么“憨子”啦、“麻子”啦、“大嘴”啦,这就比较麻烦,这以后要是搞训练,点个名什么的,点出这些乌七八糟的小名,也是十分不妥的,把训练的严肃性都给搞破坏了。
因此,我们还得帮别人起个大名,还好的是都知道自己姓什么,要是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只好随便给他分派一个姓了。
正是因为情况这么复杂,加上又只有我和刘聚两人问、两人写,这都搞到中午了,还有十多个人没登记完。虽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但看到也只剩下十多个人了,我们还是坚持把这些人登记完了。因为下午,我就要在屋里整理这些个东西,然后初步定个编配方案,最后肯定还得和刘聚、常遇春合计合计。虽然我估计他们肯定会同意我的方案,但这毕竟是个尊重别人的问题,马虎不得。
其实要是这些人都识字就好了,这也就是一个人填一张问卷调查的事儿。但就因为大家都不识字,一个在现代来说,十分简单,基本可以不算事的事儿,在当时是忙得我和刘聚两个人一上午水都没顾得上喝上一口。
等把这些人都登记完,午时都过了。刘聚拉着我去他家吃饭,我也不客气,就跟着他一起去了。吃完饭,我就回自己屋里去整理今天上午的劳动成果了。
要说这些个当土匪的,还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人都有。特别是特殊技能这一项,有木匠、有篾匠、有泥瓦匠,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个铁匠,叫刘善荣。这个人要特别关注,以后制造兵器、铠甲什么的,这铁匠是不能少的。
正在我整理这些东西之际,一个小喽啰跑过来说,大头领让我去二头领家里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我心想,这又有什么事。问那个小喽啰,他说他也不知道,我就只好放下手中的东西,径直去了常遇春那里。
我到了那里一看,不光有刘聚在那里,还有上午出发的杜黑子、蓝玉、陈定邦他们,还有刘三狗子也在。我问道:“怎么回事?你们不是出去打探情报吗?怎么回来了?刘三狗子怎么也回来了?有蒙古兵来攻山了吗?”
我一口气问出了这么多问题,他们几个还没来得及回答我,刘聚说话了,“没有蒙古兵来攻山,是他们找到了我们准备打击的豪强的目标了。”
我“哦”了一声,道:“怎么这么快。”
这时,杜黑子讲起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原来,他们三个人带了两个小喽啰,一行一共五人,一大清早就下山了。
走到韭菜山的时候,碰见了正在那里巡查的刘三狗子,刘三狗子问他们干什么去。本来侦察敌情这种事是山寨的机密,不能随便乱讲,但杜黑子和刘三狗子的交情不一般,好多年前两人就认识了。杜黑子一看这一路下山,走到这里还没歇过脚,再往前走,就不是锥子山的势力范围了,歇个脚什么的还得随时小心警惕。于是,杜黑子他们索性就在这里歇个脚,顺便就和刘三狗子说起了此行下山的目的。
刘三狗子一听说是找个与蒙古人有瓜葛的豪强大户,便一拍大腿道:“这事儿还用得着去找吗?问我刘三狗子啊,我就知道县城往北约三十里有个姓柳的大户啊,他们家与蒙古人交往甚密,他们族里有两个姑娘都嫁给咱定远县的达鲁花赤老爷当了小老婆,这事还在当地沦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资了呢。而且他们族里还有好多姑娘都嫁给了这定远县中其他蒙古官员当小老婆的。这柳家也就是凭着这些姻亲关系,在当地横行霸道,不断地兼并别家的土地,现在那柳家庄方圆十里都成了他们家的地盘,据说良田都有一万多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