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常遇春成亲-第2/3页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蓝二人如胶似漆的幸福生活,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夏末,蓝玫就被确定是怀孕了。这下可把常遇春喜得呀,是天天合不拢嘴地傻笑,只要没什么事,恨不得一天到晚围着蓝玫转,这小两口的日子那过得真可称得上是其乐融融。
公元1352年,锥子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其实还与另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就是郭子兴。不错,就是那个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死后,朱元璋继承其大部势力的郭子兴。
郭子兴的祖先是曹州(今山东菏泽市)人。其父亲郭公在年青的时候以占卜算卦的身份四处飘游。要说这郭子兴的父亲,的确还是有些本事,他为人预言祸福,总是能言中。后来,郭公来到定远县,县城一个富翁有一个瞎子女儿还未出嫁,这富翁见郭公是个人才,便有意将自己的盲女嫁给郭公为妻。郭公也乐意此事,便娶这盲女为妻,自此在定远县安家,家境也逐渐富裕起来。郭公夫妇生有三子,郭子兴是次子。郭子兴由于生长在殷实之家,从小就不缺钱花,渐渐养成了侠义的性格,非常喜欢结交朋友。适逢元朝朝政腐败,动荡不安,郭子兴倾其家财,杀牛备酒,广结壮士豪杰。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颖州(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领导人是刘福通;另一支起于蕲(今湖北省蕲春县)、黄(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领导人是徐寿辉。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春,郭子兴聚集了数千名年少体壮的青年,响应红巾军大起义,起兵攻占了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当时,各地爆发了多处农民起义,有不少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自此,郭子兴所部人马也成为红巾军的一个分支。
凤阳县与定远县相邻,当时蒙古兵主要进攻方向是郭子兴,因此,虽然刘聚、常遇春两次与定远县的蒙古兵作战,斩杀蒙古兵近千人,但并未引起蒙古高层太大的注意。因为,他们当前在濠州府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剿灭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也是到处联络各地的土匪势力,力求对蒙古兵形成牵制。而刘聚、常遇春领导的锥子山的这股土匪由于在这一两年内声名鹊起,立刻就成了郭子兴联络的对象。
这年盛夏的一天,郭子兴派的人上了锥子山,受到了刘聚、常遇春的热烈欢迎。来人带来了郭子兴的亲笔书信,来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先是表达了对锥子山各位英雄的敬仰之心,然后是痛斥了元朝蒙古统治势力的残暴,最后,表达了愿意共结同盟对抗蒙古势力的愿望。
刘聚、常遇春在热情招待了郭子兴使者的同时,也给郭子兴回了信,表示完全同意郭子兴信中的意见,锥子山的全体弟兄愿意为反抗元朝与郭将军共襄义举,最后,表示双方今后要多多加强密切联系与合作。如此一来,双方书信不断,经常就反元大业交换意见,求同存异,只差签署一个什么战略合作伙伴的协议了。
由于双方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掌握的信息资源也形成了共享。因此,每次刘聚、常遇春带人去定远县城骚扰,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且从没受到过什么损失。
本来,蒙古兵的战略方针,是不断集结濠州周边各地的兵力,对濠州先进行集中围剿,然后再逐步清除其他各地的残余势力。在去年大年三十那场锥子山大战之后,定远县的兵力也迅速得到了补充,阿古达木每次带兵一出定远县直奔濠州而去的同时,郭子兴的信使就到了锥子山。刘聚、常遇春收到郭子兴部的讯息之后,立马带人下山,去进攻定远县城。此时,定远县城内守卫力量薄弱,的守军只能凭着城墙等防御工事与刘聚、常遇春周旋,并且得立即派人出城叫阿古达木回援。等到阿古达木快回到定远时,刘聚、常遇春立马带人撤退,虽然每次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但是对于郭子兴来说,刘聚、常遇春为他引开了一支进攻兵力,可是帮了他的大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