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准备打劫-第2/3页
不得不承认这个徽宗皇帝是个典型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理想主义者,恐怕在他想来,只要收复燕云的朝廷大军一到,就没有摆不平的。
要不是之前梁山闹的太欢,他根本没把梁山放在眼里,更何况宋江已死,现在这个小年轻的,能翻起多大的风浪?
皇帝不当回事,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宿太尉就提醒皇帝梁山那小年轻的不是什么善茬,必须得当回事,徽宗皇帝这才命宿太尉为京西西路宣抚使,全权负责抵抗梁山军队一事。
宿太尉倒也尽忠职守,接旨后即刻赶往青州,随行的当然还有卢俊义。
卢俊义因是梁山出身,皇帝和朝廷根本不待见,目前只能在宿太尉手下担任个虞候,不过宿太尉也向他保证了,只要他帮助朝廷消灭梁山,就向皇帝力保他,太大的官职不敢说,一州的团练使是跑不掉的。
团练使是军职,没办法,谁让卢俊义不是科班出身呢!而且对于一个草寇归顺的人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官职了。
卢俊义感恩戴德,到了青州后,立刻就开始招募民团组织训练,同时加固城防,并密切注意梁山的动向。
卢俊义虽没和晁訾共过事,不过他总觉事情没那么简单,一个新鲜出炉的梁山统领,在权利还没有完全巩固的情况下,居然大张旗鼓地告诉天下,他要进攻朝廷军队驻守的城市,不是这小子年轻冲动,就是别有企图。
也就在这时,朱仝主动找上卢俊义,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一内一外地侦测梁山的所有事物,而其中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尽量策反梁山首领。
就在梁山内部暗流涌动,朝廷注意力集中在梁山和幽州的时候,一支由数十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出现在黄河上,正全力以赴逆流而上,这些战舰几乎都是清一色千料以上的大船。
其实这还不是这时代最大的船,晁訾记得有记载宋代最大的船只都已超过千吨,只可惜以梁山目前的情况还造不出来。
舰队打的是大宋水师的旗号,因为舰队并不停留,所以沿途路过的村镇,除了指指点点外,并未太过注意,毕竟这里是大宋的内陆,除了大宋的水师,那还会有这么庞大的舰队。
此刻金兵的铁蹄还没有南下,辽国也早无力打进中原,所以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都得以恢复,站在船上,可以看到两岸无数的良田,绿油油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次随军出征的除孔明率的中军五百近卫,还有阮小二、阮小七、李俊、张横等水军统领,鲁智深、武松、李逵、时迁等人则是前一天晚上就被阮小二请打水寨喝酒,然后直接留下的。
近三十艘战舰却只有三千多士兵,因为这些大型战舰这次的主要作用就是运东西。
这哥几个都是闲不住的主,一听说要去劫粮,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同时心中还有一份对晁訾深深的感激,一种被信任的感激。
这次行动可谓是梁山的最高机密,除了公孙胜和戴宗,没人知道,同时晁訾也想通过这次他的突然离开,好好查一下隐藏在身边的那只眼睛。
舰队虽是逆行,操船的却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所以船行甚速。
按照计划船队将在邢州附近靠岸,其实最理想的地点是大名府,因为大名府紧邻黄河,但大名府乃支援北线的后勤军事重地,驻有重兵,想凭他们三千多人劫夺银钱粮草,根本是不可能。
晁訾也不知道,历史上黄河经过好几次改道,他们走的其实是另一条黄河古道,不然就可能直接把船开到东京汴梁去了,而且也很可能早被朝廷军队发现了。
这天傍晚靠岸后,岸上的探哨传来消息,王黼一行刚出大名府,而他们目前所在的位置,却已经距离邢州不远了。
详细问过探哨后,晁訾立刻召集所有首领前来开会。
晁訾这次带来的这些头领可谓都是好干分子,论冲锋陷阵肯定没问题,要是说起智谋可就不行了,不过晁訾带他们出来的主要目的也是打仗,不然就找别人了。
戴宗也被叫了回来参加会议,因为具体情况还得由他来介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