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劫未如人劫险-第3/4页



    春秋剑原是由上一代棠溪第一铸师“漆雕无逸”所铸,以陨铁合玄金共铸,剑饰黄金,号为“春秋不朽”,以进贡天子。后来天子又将其赐于了太原祁县王家,以示隆恩。此后,春秋金剑便成了祁县王氏之象征。

    这祁县王氏乃是太原王氏的一支,另一只名为晋阳王氏,同列山东五姓七家,位居九州甲族之首。早在两晋之时,晋阳王氏便位尊三公,宰相辈出,皇家亦多与之联姻。而祁县王氏这一支,到了南梁时,方由其先祖“王神念”所创,门第底蕴不免低了晋阳王氏一筹。可至当朝天子登基,情势却有了巨变。

    当年李隆基年仅九岁,随其父睿宗李旦被武后幽禁,朝野无人愿攀,唯有祁县王氏家主“王仁皎”慧眼相识,将女儿“王菱”约婚相嫁。王仁皎对李隆基更是青睐有加,一次到访,恰逢李隆基生日,因经济拮据想食面而不可得,王仁皎当即脱了紫绸坎肩,命人换了一斗面来。后来韦后之乱,生死押注,祁县王氏更是全力支持李隆基,助其夺得至尊之位。

    待天子登基后,祁县王氏便由此一步登天:王仁皎授太仆卿、迁上柱国、封祁国公;其女王菱封皇后,执掌后宫;其子王守一封晋国公,拜太子少保,娶天子之妹清阳公主为妻。只可惜,好景不长。

    这王皇后身出将门,不仅智勇双全,更是姿容秀丽,于天子知心体己,于后宫恩惠众人,几近无可挑剔。但早年间,为护天子性命,以身挡招,落下病根,却是再难生育。天子于此倒无芥蒂,将赵丽妃之子李瑛,和姬妾杨氏之子李亨,都过继给了王皇后为子,并封李瑛为太子。如此王皇后专心养育太子,母仪天下,亦无可动摇。可偏偏宫中另有一女,名“武荑儿”,乃是武后的堂侄“武攸止”之女。

    当年武攸止死时,武荑儿尚小,被武后收养于宫中。后来李隆基即位,入主宫中,武荑儿正值十五及笄之年,亭亭玉女,纤纤柔美。被李隆基瞧见,一见钟情,封为婕妤。这武荑儿性情乖巧,极善逢迎圣意,不知从何处学得驭龙之术,十年之间,为天子诞下四子三女,容貌却愈发娇媚,天子专宠无以复加。

    此消彼长之下,王皇后之兄王守一,生怕有一日中宫易主,自己地位动摇,便四处打听求子之道。不知从何处探得,有一僧人法号“明悟”,能借炁导引,助妇孕子,便重金相请。

    那明悟和尚以雷击木为引,刻南斗星符于木上,又将天子姓名与生辰俱刻其上。言说:“皇后佩戴此符,朝夕引炁,不出半年,必可复育生子。”

    王守一也是鬼迷心窍,将此符给了王皇后,只说是求子符。想不到不出一月,武荑儿便密报天子,说王皇后以巫蛊之术,符克天子,以图效仿武后之绩。

    天子闻言下令彻查,将求子符破开,内中正有一枚伏生蛊,并刻着北斗星符,正是败运祈死之符。天子震怒之下,将王守一赐死。念及夫妻旧情,只将王菱废后,却是仍居宫中。

    因武荑儿举报有功,后宫诸事又不可无主,天子将其赐封为妃,号为“惠妃”。虽非封后,但宫中礼节皆以皇后待之。其母杨氏被封郑国夫人,胞弟武忠、武信也皆加官晋爵。一时之间,原先因政没落的武氏宗族,竟有了复兴之望。

    只是经此一番,王菱心如冷灰,不久便病逝宫中,祁县王氏也因此事一落千丈,风光不再。

    看着插在白猿身上的春秋剑,虞敬宗叹道:“王家终究还是想再搏一搏。”

    虞白苏闻言问道:“王家?是那个祁县王家么?”

    虞敬宗点了点,捋须道:“听闻他们家出了一名天才,名唤弈渊,从不涉足江湖庙堂,天资之高乃是王家二百年来第一人,如今虽只二十七,却已境破六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