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好梦由来总易醒-第2/5页
待宴席散后,谢母径自来到了祠堂,看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看着故去的夫君名字,忽然有一种巨大的孤独在心头涌起。她已年过天命之年,虽是身体无大恙,但头发皆已花白,苍老倍显。正当她思考着的时候,只听有人走来,回身一看正是谢承之。
谢承之在牌位前取香敬上,而后扶着谢母坐下,轻声关切问道:“阿娘最近身体还好么?”
谢母看着眼前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慈蔼说道:“你此去长安,瘦了。”
谢承之闻言不语,默默握住谢母已显苍老的手,岁月的流逝,在其手背上留下抚不平的褶皱。谢承之看着,心知她当家之难,缓缓说道:“阿娘辛苦了。”
谢母微笑道:“我有什么可苦的,倒是你,长安这一趟怕是不易吧。”
谢承之听了,将长安授封的见闻,向谢母娓娓道来。谢母认真听着,眼中竟似看到谢承之小时候,仿佛忽然之间,谢承之便由那个小小的孩子,长成了眼前的大人。
提及任晓时,谢承之一改兴奋的语速,缓了下来,说道:“阿娘,我从小到大,从未和您要求过什么,虞家之事我也听说了,只求此事能让我自己做主”。
谢母静静地看着谢承之,良久道:“你可知道,你这番选择,意味着什么?”
谢承之道:“意味谢家只能靠自己了。”
谢母缓缓起身,走到牌位前,叹道:“你阿爷死后,谢家差点散了。当时我好想随他一起去了,可是看到你和昶儿,我便硬着头皮把这个家撑了起来。也给那些,想看谢家笑话的人,看看我们不会倒。”
说着谢母又转向谢承之,说道:“你阿兄,性格虽好,脑筋也活,但资质终究有限。你小时候,初学笔墨时,我便知道,你是谢家的希望。我就想着啊,能在活着的时候,让谢家光大,死了去见你阿爷,也好有个交代。”
谢承之知道谢母之意,上前扶住她,说道:“阿娘,我知您之心意,但您做的已经够多了。您将这个家撑了起来,又将我和阿兄养育长大,已经很了不起了。谢家的担子,不该全由您一个人担着,以后应是我和阿兄之责。”
谢母看着谢承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抚住道:“孩子啊,你不知这世道维持之艰。虞家不仅在江南有势,在庙堂更有许多关系,你若是能跟他们结亲,以后便不必辛苦了。”
谢承之道:“这我知道。可今日,如果我选择了虞家,放弃了晓晓,也许以后我会做更大的官,住更大的宅子,有更多的钱财,但我不会开心,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心。今日就算我们不与虞家结亲,虽然会慢一点,但谢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谢母叹道:“我知道你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可世上有许多事,你没有经历过,不知道其中的苦。”
谢承之道:“阿娘,我知道一文钱难死英雄汉的道理,也知道那条路会容易点,可如果今天我是被迫选的,我怕我将来会后悔,甚至会怨您。但如果是我自己选的,不管将来怎么样,我都能接受,也绝不会责怪您。”
谢母看谢承之眼中坚定,知道难以相劝,问道:“那姑娘,真的这么好么?”
谢承之闻言,略有羞赧,点了点头。
谢母看了,不禁笑了笑,叹道:“其实当初,你阿爷也是不顾家里反对,娶的我。”说着和谢承之说起了属于她的青春往事……
次日,谢昶奉谢母之命,亲自去慈溪登门虞府,退了亲事。又着人合了谢承之与任晓的生辰八字,择了最近的吉日,安排婚事。
那一年的春节,谢府满府红妆,家人共聚,其乐融融。谢家未因任晓是异族女子而怠慢,谢母更是将其视如己出。那段日子大概是谢承之与任晓二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直至谢东玹的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