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玄溪一剑镇武关-第3/4页



    谢承之道了句:“请。”话音未落,潘将军忽如猛虎搏食,陌刀斜劈而来。

    潘家祖上虽高祖争战,颇有功勋,被封在了邓州。玉衙初立时,也曾招揽潘将军,但玉衙挂的是空职,且一入玉衙,个人的运炁经法皆须登记在案,便被潘将军所拒。他人近不惑之年,实已入三经之境,身入战阵百人难挡。手中的陌刀,源出汉代斩马剑,劲起于地,霸道非常,一刀挥出人马俱斩。

    谢承之初接此刀,心惜玄溪剑,连忙卸力转向,实不知潘将军之陌刀,亦只六品之兵,远不及玄溪剑。

    数招过后,谢承之只觉得潘将军的刀招越来越沉,丝毫没有变弱的迹象。他刀刀皆似用上全力,式终之时,却能不受滞碍,续上前劲,再复新招。这套刀法放在两军对敌,只怕此刻已有数十人死于刀下。

    人言“一寸长一寸强”,潘将军连攻之下,谢承之不欲硬接,只得节节退让,可百招之后潘将军不禁恼怒了起来。他之刀招,虽有后招相续,但皆是为一击即杀而练。往日里杀贼平乱,不出三刀必能见红,可此时他刀出百招,不是被谢承之闪过,便是被那柄黑剑化了劲。他之陌刀,乃是精铁所铸,相较寻常陌刀更加沉重,虽是威力倍增,但消耗亦巨。

    百招之后,潘将军变招忽有一滞,谢承之挑手一刺,一道红光由玄溪剑的剑尖射出,直击潘将军手腕。潘将军手上一痛,刀势顿时一颓,陌刀跌落在地。此招一出,潘将军心知已无胜算,谢承之既能以虚化实,剑气伤腕,亦能伤喉。

    虽是心有不甘,但潘将军不得不停手,捏穴止血说道:“好!我输得心服口服!但你们以为,到了京城我就没办法了么?”

    谢承之道:“潘将军,你我皆是大唐的臣子,如果不能为大唐百姓立公义,那天下必乱。”

    潘将军嗤笑了一下,说道:“今日我技不如人,你们要走便走罢。”其弟潘彦淯听了,不禁张口大喊,却是叫不出声。

    谢承之喊来东伯,对李缣远说道:“你们先走吧,东伯会带你们去马厩,分两匹马予你。我会在此看住他们三日,应当追不上你们了。”

    李缣远闻言,抱拳作礼,不作他言,拉着潘彦淯随东伯去了马厩。

    徐七娘来到谢承之身前,跪下身来,谢道:“谢阁主今日大恩,若有来日,七娘定当报答,九死不辞。”说着叩起头来。

    谢承之见状连忙将其扶起,叹道:“我能帮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一路保重。”

    待李缣远等人走远,谢承之叨请老驿长,将潘将军等人请至主楼内,设宴款待,只是潘将军等人拒不领情,兀自在驿站客房住下。

    冯三问道:“难道我们真要在此等三日之久?我们同时离开,那姓谢的,也未必拦得住我们。”

    潘将军斥道:“怎么?!还嫌丢的人不够?!唤名驿丁过来,我要书信给尚书大人。”

    三日后,谢承之等人离开了武关驿,心料潘彦淯应已快被押至京城,殊不知潘彦淯早已被杀。

    在李缣远离开武关驿的第二日,停马休息时,他忽然问徐七娘道:“你希望他怎么样?”

    徐七娘道:“我希望他能死,还我夫君一个公道。”

    李缣远沉默了一会,看了看潘彦淯,对徐七娘说道:“昨晚我一路在想,真的把他送到京城,就一定能让他罪有应得么?那个潘刺史在京中必有关系,我们将他送到京兆府里,若判的不是死刑,我们又当如何?”

    徐七娘闻言,激动道:“他杀死我夫君,为什么不判死刑?!”

    李缣远不知该如何解释,只道:“这世上有很多事,并非那么公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