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登地菩萨入龙城-第3/4页
这五姓,在民间又被称为“禁婚家”。乃因为了确保家族血脉纯正,这五姓很少与外姓联姻,皆是豪门之间相互联姻。大唐初立之时,甚至拒绝与皇室联姻。高宗皇帝时,河东薛氏薛震,已是身居宰相,想与五姓之人联姻亦不可得。民间甚至有“得娶五姓一女,胜做皇朝驸马”之说。高宗皇帝怕这些豪门彼此枝连,日后难以驾驭,便下了“禁婚诏”,禁止这几家互相通婚。
此刻羊肉汤店中的紫绸公子,正是出自这五姓中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名唤崔洵,字明袭。他自幼聪慧,但却不善武道,家中排行第七。古语有云“物极必反”,他因早慧被奉为神童,却也因早慧厌了红尘。
博陵崔氏在东汉时便已跻身名门,素有“崔为文宗,世禅雕龙”之称。唐初高士廉撰《氏族志》将其列为第一氏族,序为“崔、卢、李、郑、王”。太宗皇帝见之不悦,刻意让其将“李氏”与“长孙氏”位列崔氏之前。
生在崔家二房,可说是天生富贵,尽享荣华。但世人汲汲营营的一生追求,不过是崔洵早已厌倦的牢笼。他天生体弱无法开经,注定无缘家主之争,十三岁时便已定下亲约要娶圣上之女为妻,做个外姻驸马。
八月十五中秋宴,天子广邀名门望族,共赴花萼相辉楼,崔洵便是奉了家主之命前来长安。只是行至途中,眼见萧索之景,顿觉了无生趣,便在夜里投河自尽,却不想,被那和尚所救。
那和尚是少林寺的云游僧人,法号觉明。与崔洵恰恰相反,觉明出身流民,自幼得少林寺收养,长于寺中。虽是出身贫苦,但却天开奇穴“夹脊”,勤修三十余载,已是入得三经初境。一身金钟罩的修为已臻七关,铜皮铁骨,刀剑难伤。他救了崔洵后,发现崔洵一心寻死,便一路相阻。如是将近一月,饶是崔洵绝食、上吊、撞壁等招数百出,尽被觉明拦了下来。
崔洵心料若是赴宴之前,能意外横死,天子与崔家俱无话可说。若是到了赴宴之时不去,便是欺君之罪,他亦不想牵连家族。眼见着再过一日便是八月十五,看着紧随身边的觉明,当真心力交瘁。不禁叹道:“素闻出家人慈悲为怀,与人方便,你为何处处与我为难,”
觉明正色道:“蝼蚁尚且偷生,小郎君又为何非要寻死。”
崔洵道:“这是我的自由,又不碍着他人。”
觉明依旧正色道:“人生世间,一言一行都与他人相关,何况是死生大事。你若自杀,你之父母又当如何?”
崔洵道:“他们不需要我担心。”
觉明厉声道:“父母人伦怎会不需要你担心,纵然你家万贯家财,也不抵儿伴膝下。”
崔洵不好气地道:“我家兄弟成群,有的是人伴他们,不用我来。”
觉明道:“纵然父母不需你照顾,你一世为人,能得此相貌智慧,本可以有用之身造福世人,如此轻生岂不轻贱。”
崔洵冷哼了一声道:“世人为什么要我造福,我就是贱命又怎样,你浪费时间在我身上,不如去造福其他需要你造福的人。”
觉明闻言口诵佛号,道:“昔年长老阐陀欲想自杀,阿难尊者悉心开导。我既与你相遇,便有此因果,定要度化。”
崔洵听了,当真气火攻心,无奈说又说不通,打又打不过。若是去找崔家在京城的宗亲,怕又是飞鸟入笼。
正烦恼着,此时店门口来了四名铁勒武士,身着裘袍,腰着弯刀,俱是身高体壮,面露狠意。四人一进店来,见没有座位,领头的便挑了张桌子将食客欺走,坐了下来叫了羊肉汤。店家不敢得罪,只好照做。
崔洵见此状,不禁嘴角露笑,随即又将笑容收敛,站起身来,施施然走到了四人桌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