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针锋相对



眼看自家老爹脸色渐渐阴沉,羊珏便知道他已经被这位贾太守驳得哑口无言。

 须知羊兴本来也知道晋军不可信,只是不愿门声旁落才执意起兵,因此两人根本就是谁都说服不了谁。

 可若是不说服贾坚,哪怕不能换来他对自己的支持,只要他固守坚城不对自己造成影响,自己也不算白跑一趟。

 但看眼下情形,这位贾太守非但不能让自己如愿,甚至是想反过来说服自己!

 何况羊氏若真的就此罢手,除了眼见门庭衰落依旧之外,恐怕在泰山郡的清望也将一落千丈,毕竟如今响应王师者甚多,羊氏却突然偃旗息鼓,岂不是要让天下之士看不起?

 于是羊兴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

 不能说服贾坚也就罢了,如今情形看来却是连脱身也难。

 听到自家麟子出声,羊兴竟然松了一口气。

 贾坚笑着看向另一侧:小郎有何看法?

 我倒有些许观点与明府相似。

 羊珏手里握着一把小刀,一边慢吞吞切割着案上盘中的一块煮熟鹿肉,一边漫不经心说道:

 晋廷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自以为聪明的蠢货太多;而夷狄之所以有些许可取之处,反而是对自己的愚蠢有自知之明但明府不要忘了,野兽依旧是野兽,不能因为它有丁点可取之处,便将其作为善类对待!

 而明府又之所以觉得他们会有丁点可取之处,也不过是因为夷狄祸乱中原已近百年它们现在只是,暂时吃饱了而已。

 那以小郎之见,难道我们就要拿整个州郡的百姓性命,去赌晋军这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吗?

 贾坚摇头失笑:我并非要仗着年纪教训你,但小郎确实年纪尚幼,羊氏又是高门,少见黔首劳作之苦,还请小郎暂熄心中热血,保存实力为要!

 羊珏抬头深吸了一口气,叹息说道:

 明府说得对。我虽年轻,但这些年经常出外斩杀寇贼,眼见桑田之中将要恢复往日劳作情景,实在也不愿意将这等欣欣向荣的局面亲手打破

 羊兴诧异地看了自己儿子一眼,贾坚却是脸上笑意渐浓。

 这少年人年纪虽轻,但看来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嘛

 可下一秒,羊珏将手里小刀猛插入鹿肉,力道之重竟刺破餐盘直透桌案,声音更是骤然提高几度,犹如兵甲之鸣铿锵阵阵,令人为之一震:

 但敢问明府,这兖州之大,岂止一个泰山郡?而天下之大,又何止一个兖州?!泰山乡民幸甚,有明府这等远见卓识之士坐镇以保证他们休养生息,但我华夏大地上其他州郡的乡民又该如何?

 明府当然可以固守乡土,作壁上观,晋军也可以不出广陵,改出合肥,出荆襄,出关中,兖州自然无事。但将来神州遍地涂炭覆巢之下无完卵,一州之地又岂能独善其身?!何况泰山郡的百姓是百姓,其他地方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吗?!

 明府不愿拿百姓性命去赌晋军北伐,难道就能拿他们的性命,去赌羯赵将来由恶转善吗?!

 野兽终是野兽,就算穿上衣服有了三分人样,那也是野兽!华林苑下几十万累死的晋人亡魂尚在徘徊,明府就能保证这里边没有泰山乡民吗?!

 羊氏不才,愿以全族身家性命换得北地安宁,不求明府倾力相助,但求明府不要掣肘于人!将来中原光复,当记明府首功!

 在场众人皆是一惊,望着身披铁甲赴宴又突然一鸣惊人的少年,目露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一时间堂内落针可闻。

 贾坚也是一怔,看着座中神色坚定的少年一时失神。

 他想到许多年前,自己也曾是如他这般的热血少年,为了驱逐胡虏而奋不顾身。

 在那条大江上,在那条大船上,在那支晋廷连兵器都不发的军队里,他也曾看见过一个身影叩舷击楫,昂然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

 这一刻,贾坚当真想不顾一切直接掀翻桌案就此起身,拼了这条命也要将助羊氏起事,驱逐胡虏,光耀中华!但想想当年那支北伐军的遭遇,想想祖将军的下场,想想后来遭受报复屠戮的无辜百姓,他心中翻涌的热血又渐渐平息。

 最终诸多无言,只能化作长叹一声:

 久闻羊氏麟子威名,今日一见果有当年叔子之风只是小郎,我身在胡廷,所见所闻非是外界能比,区区一个褚裒三万人,便想光复中原?到头来还不是苦了这三州百姓!何况汉胡之论尚且两说,兵祸却已经就在眼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