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洲上少年



    压龙江,自西往东绵延万里东流入海,亘古不变,江水滋养着两岸千万民众,只是江上常年暗流涌动,风浪涛天,百姓常常不愿随意渡江,多的只是来往的巨大商船或官船。传言曾有仙人镇压巨龙于江底,故而名曰压龙江。

    压龙江江东一带,偶有一河,绵延百里而入江,与压龙江有着两处汇江口,天然行成了一个江心洲!若是凭高而望,这个江心洲便如那凤尾锦翎,故而有名凤仪。

    凤仪洲不大,东西南北分布着四个不大不小的村落,还有一个较为繁华一些的小镇,名为龙潭镇,四个村落坐落在龙潭镇的四周,因为皆在江圩之内,所以洲上百姓,彼此都很熟悉,洲上百姓一直靠江吃江,日子过得倒也舒坦。

    虽说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依旧有着两件令他们较为当心的事,第一要属那夏季涨水,若是江水破圩内涝个一两个月,那便是颗粒无收的后果,所以每每夏季之时,各村百姓都会自**流地值岗看护江圩,以求秋季丰收。

    再有就是要当心江匪,按洲上百姓的话来说:有人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地方祸害,这里自然也不例外,这凤仪洲一带不乏众多的江匪。初时经常会上岸来抢掠些钱粮,直到后来朝廷派了一位县令大人来了凤仪洲,洲上百姓的生活才逐渐安稳下来。

    虽然有着朝廷的管辖,但总会有一些不怕死的江匪存在,不说过往的商船,就是重兵把守的官船,他们也敢上前抢夺一番。所以洲上也曾遭受过几次江匪攻打,但总会被朝廷派遣的县令给打了回去,渐渐的,这些江匪也就不敢轻易上岸,只能做一些拦江打劫的勾当,洲上百姓除非不得已,否则很少会离开凤仪洲。

    如今谷雨才过没几天,对于洲上百姓来说,谷雨之后,春回大地,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好时期,田间地头,百姓皆忙于犁田耙田、插秧种豆的农活中。

    都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所以洲上随处可见男女老幼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拔秧苗,插秧苗,忙的不亦乐乎。

    江头村江家的一亩三分田里,有一个小小的背影和洲上村民一样躬身插秧,忙地热火朝天。孩子名叫江北,是个刚满十一岁的少年,这般插秧种田已有四年之久,插过的稻田,稻秧笔直成线,每柱秧苗前后左右间隔都在一寸之内,俨然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

    曾经娘亲也告诉过他,这插秧不必苛求如此,但娘亲走后的这四年来,插秧种地,收稻除草,便是江北渐渐长大往复不断所做的事情,在这种地上严格要求,似乎是自己唯一的乐趣了,也成了自己独有的习惯!

    原本江北的家庭一直都是安安稳稳的,日子过得也很舒坦,可是一次出江捕鱼出了意外,江北的父亲便再也没有回来,父亲走后,江北家的日子便一落千丈,好在娘亲勤勤恳恳,辛苦劳作,也将江北和比江北小三岁的弟弟江南拉扯大,可令江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四年前,弟弟江南在江圩上玩耍时,被一个路过的流霞宗长老在商船上瞧见了一眼后,便给看上了,说是资质天赋俱佳,是个修行的好苗子,当日,那位流霞宗长老便找到了江北娘亲,说要带江南回宗门好好培养,而后,江北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按理说,这本应该是件天大的好事,一家子可以跟着小江南一起搬到流霞山去居住,一荣俱荣,毕竟有江湖宗门愿意扶持一把,日后江北一家的生活总不会差到哪里去,若是小江南真如那位流霞宗长老所言,天赋极佳,成了宗门重点培养的对象,那日后江家荣华富贵指日可待。这般好事同样换来了邻居们的羡慕,各个都只恨自家孩子没有这般武学修行的天赋。

    就在一家人欢天喜地收拾行李准备启程的时候,不知为何,那卧榻多年的爷爷,却出乎意料的反对江南前去流霞宗,尽管娘亲多次劝说,但老人说什么也不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