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天一早,大鑫煮的小米粥,在刘洋的强制要求下煮了四个鸡蛋,大鑫只要煮两个给刘洋吃,在刘洋的威胁下给自己也带两个,再加上一人两个大馒头,就着咸萝卜,两人吃起了早餐。刘洋默默的看着大鑫,二世为人的他加一起差不多四十岁了,这孩子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真的把刘洋当成了亲人,像亲哥哥一样,刘洋心里想,一定会好好照顾你,你就是我亲弟弟!
吃完早饭,刘洋说:大鑫,今天我们带渔网去挂鱼去。大鑫一听有点急了说:哥,你想吃鱼我去就行了,你在家好好呆着吧!刘洋说:我这没啥事了,咱俩不能就在家里猫冬不是,得干点啥,挣点钱。都快过年了,网点鱼,给大家伙一家送两条,多了我们可以去县城卖。大鑫说:行,哥,你在边上看着就行。刘洋说:行了,带好家伙事,咱们出发!刘洋拿着铁签子,大鑫扛着铁锹,渔网装在袋子里,挂在铁锹杆上。这时候的天气还是非常寒冷,今天温度得有零下二十多度,二人穿着军大衣,带着狗皮帽子,用围脖给脸围上,就露出两眼睛在外面。地上有厚厚的雪,两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河边走去。一公里左右的路,二人走了快半小时才到河边。
刘洋一眼望去,河面得有三十来米宽,冰面上盖着厚厚的积雪。两边大树上挂满了雪花。如果现代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惊叹景色的美丽!这在当时就是标准的冬季场景,绝对见怪不怪的,一点也不稀奇!
两人清除冰面的积雪,冰层厚度要超过半米,底下的水是活水,一直向下游流动。要先用铁签子凿出半米左右直径的冰窟窿,大鑫凿冰,刘洋用铁锹挖凿出来的冰渣子。挖了二十来分钟,第一个下网洞就挖好了。刘洋买的是小网,一张网就十米。网上面是用绳子带动的浮子,顺着水流向下游飘去,然后就是一点点把网下下去。然后网后面的长绳绑在冰块上,留在冰面,然后冰洞就慢慢冻上了。收网的时候还要顺着绳子凿个冰洞,把网拉上来。有冬捕习俗的地方一张网几百米上千米长,那是需要几十人或者全村出动的,需要凿很多小洞,下引导杆,非常麻烦。需要多人合作,不是两人玩的转的。这个河流是流水,水流就带动网向下方飘去,网比较短,不容易缠绕一起。这个网是下沉网,基本上是要贴到水底的,如果是贴到冰面的浮网,天气骤冷,就冻上了,就别想收回来了。两人又在间距四五米的地方凿好两个洞,下完网已经快中午了。二人赶紧往家走去,天太冷了,干活的时候不感觉冷,一停下来,冷风嗖嗖的往身上灌。两人回家烧火做饭,吃完就躺着休息。
第二天一早,简单吃口早饭。二人拉着爬犁。爬犁是北方适应冬季大雪封路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在雪面上滑行非常省力,就像没有凳子腿的凳子。下面放两个换雪板,依靠拉着在雪地上滑行。两人来到河边,找到下网的绳子,开始凿起冰洞。凿开后还是拉网,入手感觉很沉重,刘洋非常开心的说:大鑫,加把劲,不少鱼!大鑫也开心的说,放心吧,哥。瞧我的!刚拉出一米多的网,就看到一条有三斤多的鲤鱼,后面又是条差不多的鲢鱼。这张网一共有十六条鱼,最小的都有二斤多。大鑫高兴的说:哥,这么多鱼。够我们吃到过年了!刘洋也高兴的说:先解鱼,然后把网在下下去。解下的鱼直接扔到冰面上,没一会就冻的结结实实的了。这天然冰柜绝对好用,绿色环保!又是这样的步骤,把另两张网也解完鱼,在下到水里。刘洋数了一下,一共五十一条鱼。最小的都有二斤多,大的要超过十斤。得有二百来斤鱼。这收获让刘洋非常满意。刘洋说:大鑫,乡亲们这么照顾我俩,今天挑大的鱼,一家送一条。剩下的我们储存起来,弄够千八百斤的我俩去城里卖了!大鑫欣然同意。两人用麻袋装好鱼,堆在爬犁上,大鑫背着绳子拉爬犁,刘洋在后面推。折腾半小时才到村里,挨家挨户的送鱼,这家给拿两个饼子,那家给两个咸盐蛋的,又弄了一堆吃的回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