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电子



何雨柱起身要走。

 黄有为踌躇不决,但还是没有喊话叫住何雨柱。

 买卖不成仁义在。

 “希望下次合作。”

 两人的关系还算和气。

 本来就不止一个银行,主要是黄有为由钱光华这边介绍过来的。

 看来这关系也没到太好的地步。

 不然黄有为应该会给何雨柱更多的贷款额度。

 虽然一家没有谈妥,但还有其他的银行,何雨柱便先是给钱光华打了电话,把情况说清楚。

 “我都说了我的关系已经都消失了,要是在十年前,我可以从财政口直接给你资金做事,既然没有谈妥,那也没有关系,要不然让公司给你投资。”

 钱光华语气轻松,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大事。

 何雨柱回绝了钱光华的提议。

 “我会继续询问的!”

 连续五天,钱光华都在往京城的各家银行进行贷款,给的贷款额度却比黄有为还要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银行不愿意担此风险。

 因为何雨柱提供的抵押物实在不好估计价值,国内又没有上市的情况,一个国有企业的股份哪能定价?

 这也算何雨柱自己失算了。

 最后,何雨柱还是找回黄有为。

 “今天我请吃饭,祝我们合作愉快。”黄有为把合同收好,几天的考虑以后,再加上有上面领导的话,他开出了八十万的额度给何雨柱。

 何雨柱也算满意,跟黄有为交个朋友,也不是什么坏事。

 刘岚写的信件邮递到了北方陈隆的村子里。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十年,陈隆以农民的身份低调的过下来了。

 “陈隆,这里有你的信,京城来的。”邮递员骑着车,在陈隆家门口喊道。

 村里人都不太喜欢陈隆,原因就是陈隆不喜欢跟村里人打交道,多少年来,神神秘秘的做事,于是容易让人误会。

 反正村子里出现什么坏事,大家第一个怀疑的就是陈隆,然后等事情弄清楚了,陈隆没有嫌疑,村里人也不会向陈隆道歉。

 “我来了。”

 陈隆穿着一双满是泥土的布鞋跑出来,把信收着。

 从京城来的,那肯定就是刘岚写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好消息。

 “奶奶,你跟着出来啦!”陈隆怕聋老太太磕碰到,所以没有先看信,去把聋老太太给扶好。

 “孙儿,真是京城发来的信吗?你念给我听听。”聋老太太苍老的声音发出。

 以前聋老太太自己装聋,现在年纪大了,她的耳朵是真的听不太清楚了,脑子理解话的意思也慢了许多。

 陈隆从京城带着聋老太太回到村子里,躲过了许多的事情,也失去了许多。

 比如陈隆在京城娶的女子,不愿意跟着陈隆回来,所以就分开了。

 不过在农村娶妻倒也不难,而且陈隆回来时,也有工资积蓄,条件还算不错。

 陈隆把信给打开,一字一句的大声的念出来。

 刘岚在信中也没有提多少事,最主要是告诉陈隆,她的师父何雨柱重新回来了,希望陈隆可以回到京城,继续替何雨柱做事。

 “傻柱没死啊!是好事,是好事。”

 聋老太太高兴的握住陈隆的手,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奶奶是想回去了吗?”陈隆猜测着聋老太太的想法。

 聋老太太在回忆过往,浑浊的眼神中有一些难以忘却的事情,京城才是她最终的家!

 “孙儿呀!”聋老太太闭上眼睛,挤出几滴眼泪:“我希望自己能在那间屋子里死去,这个地方,只是暂时的。”

 陈隆看到何雨柱的消息后,他的心里就做好了决定,肯定要回京城的。

 陈隆本就不喜欢在村子里种田。

 “奶奶说得对,我这就跟翠花说一声,收拾收拾就回京城去,您回去住四合院,我也回去把屋里给收拾出来。”陈隆答应了聋老太太的想法。

 “好。”

 五月的天气就已经不冷了。

 人们可以褪去厚的外套,换上更加透气的衣服。

 何雨柱要拿到以前厂子的地和厂房,要谈的人竟然是钟一石。

 实在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局面上见面。

 而且就在废弃的厂房之上。

 “钟处,我该这么称呼吧!”何雨柱递烟过去,动作亲切。

 钟一石接了烟,笑了笑说:“我也在想谁会傻里傻气地要这片地和厂房,里面的设备早就被人搬空了,一个架子货,再重新开厂,那不得花不少的资金,原来是何总呀,我这么叫你,也没错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