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培育基地-第2/3页



    源星本身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从太空来看,这就是一个干燥的岩石球。

    源星的开发,是因为要开发同星系中的一个富含矿石资源的星球——辉,但是其比较靠近星系的恒星,所以无论是矿石的运出与物资的运入都比较困难。当时来看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在联盟打算殖民这颗星球的时候,需要寻找附近一颗事宜居住的星球,或者建立星系边缘的中转空间站,来生产辉星殖民地所需要的物资。比如水、食物等。

    联盟在当时十分许需要辉星上的矿物资源,打算建立一个深空空间站与另一个星系边缘的中转空间站为开发辉星做准备。

    但是碍于成本的问题,这个计划一度搁置。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勘探完成辉星的科考船返航时,意外探查到,在源星的地表之下,很可能含有大量的水资源。

    在收到命令后,科考船降落源星,确认了其地表下又大量的液态水。虽然矿产资源可能短缺,但是可以通过星际运输实现资源的共享。

    因此,源星殖民地作为辉星殖民的“伴生”殖民地被建立起来了。

    在建立的初期,采用的是无土栽培,当时预计的粮食产量预计可以维持一亿人的生存。

    由于营养液补充一般只能通过平时星际贸易的货船捎带过来。但其成本还是过于高昂。每一任总督有反应这件事,联盟也支持源星殖民地的作物本土化、自主种植。

    联盟向殖民地派遣农业专家,改良农作物,指导殖民地建立化肥厂等。但是这些政策落实到殖民地的时间跨度,动辄10年起步。

    会后发现先,改良作物需要的一种元素无法直接从殖民地或者附近星系取得,需要通过复杂的提炼才能得到这种元素。

    而生产这种元素的生产线与指导的专家学者抵达这里最少还要1年多时间。

    “联盟也真是的,当时就不能一次性配制妥当。如果能早点过来,也不用成天看他们脸色了。很长时间也不联系我们,就让检查部队成天给我们找事做!”

    赵行说的是,自从皓石星区的殖民地崛起后,联盟疏于对源星殖民地与辉星殖民地的管理,对两个殖民地的扶持力度与不如从其从前了。

    就是那种,你不提意见,我就看不见你,咱们各走各的,你在后面喊他,他也太不想回头看你一眼的感觉。

    “不,他也给了我们贵重的东西。”

    说着,卫乾理看向窗外,车辆正好停在了培育基地的门前。

    由于主星区资源匮乏,联盟不得不舍弃某些科技,全力发展太空开发、太空旅行与太空移民相关的技术。相对应的其他的产业也基本服务于联盟的太空事业。

    像是某些生产行业来说,科技比较落后,而且生产规模小,部分产品的产量只能维持人们的最低要求。

    可以说是联盟集全“立人”的力量,冲出了蔚星,开启了太空移民时代。

    卫乾理说的宝贵财富,就是培养仓。

    体外培养仓出现在冷冻休眠舱之前。联盟创造出它的本意,是想禁绝自然生育,通过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为联盟提供有计划性的人口补充的同时,还能让女性从漫长的生育过程中解放出来,联盟的事业做贡献。

    起初是设想是可以将受精卵直接培养成成年人,但是这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问题。所以联盟转而培养到婴儿阶段,由有能力抚养的家庭或者个人领养。

    联盟成立后,民众大多接收较为高级的教育。可谓是全民皆是科学家,人们不是在做科研,要不就是做科研的路上,就连工厂里的工人都在研究如何提高生产,设计新的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