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深刻揭示化学学科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在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和化学学科价值,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对化学科学技术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为何强调培育这方面素养并提出怎样的学习要求?把握这两个方面,是有效开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培育的前提。
1.强调培育“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素养的缘由
化学研究是人们探索化学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特殊认识活动,并以探索物质及其转化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理论从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为目的。这一探索活动需要化学工作者执着探索的精神、崇尚真理的意识和刻苦艰辛的努力。而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化学研究过程遵循科学的行为规范、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人类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人的意识支配着改造活动,并给社会进程与发展带去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化学认识活动亦如此:若能建立正确价值观念、合理利用化学技术,将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否则会给环境、生态等带来危害。这就需要人们建立和谐发展理念、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意识形态,从而在应用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改造世界时,注重权衡利弊、强化社会责任。
因此,化学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并培育学生探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与能力,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崇尚真理的意识,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建立“绿色化学”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这是化学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和价值追求,是化学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要求
前已指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学生经历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对化学科学技术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何理解此维度素养的具体内涵?我们知道,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讲究以实验事实说话,强调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实验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研究行为规范,需要严谨求实、尊重事实、开拓进取,还需要面对挫折不惧艰辛、面对权威敢于质疑,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而社会责任,强调学生建立起对社会担当负责的意识,正视化学及其技术应用有利一面和可能危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建立“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因此,“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对化学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深刻、全面体现,是“化学学习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