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次交谈(10—12节)
10.阿彦被囚
晚自习上课时,阿彦还没有被遣返回来。
午饭后,阿彦回教室的路上,一手端碗,一手用筷子敲击着。也许是酒足饭饱后的悠然自得吧,他吼唱起了时下流行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可没唱上两句、没找到感觉,就被从墙头拐弯走过来的政教处曲老师撞上。“啥?你吆喝的啥?伤风败俗,不务正业。走,去我办公室一趟。”
阿彦一脸懵逼,惊诧道,“怎么,不让唱歌吗?”
“唱歌?我们还是慢慢谈谈吧。”曲老师的话模棱两可,但语气毋容置疑。
于是阿彦不情愿地像影子般跟着他去了政教处。可这一去就是半天。
教室里,同学们沸水般议论开了。
“阿彦咋回事?”
“唱不健康歌曲了。”
“歌颂祖国自然风光的歌曲,咋不健康?”
“关键是歌曲里出现了敏感词汇,这是我们学校绝对不允许的。”
“噢,明白了。理解,我理解,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啊。”
“我前一段时间听说一对兄妹也出事了。高二的哥回家给高一的妹捎来了一件毛衣。在教室门口被领导看到,非让两人开一份亲兄妹证明。你说说,这证明怎么开?让谁开?”
“我也听说一件事,去年高三一男一女晚自习后,在黑板上研讨几何题。巡查领导说人家是借助图形表露心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田堘半信半疑地坐着、听着,似乎看到了无助的阿彦正孤独地坐在政教处一角,面对书桌上的一沓稿纸、咬着笔帽苦思冥想……
“领导,你也许是不喜欢歌、不了解歌,只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师。你也不理解、不明白我们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领导,我已经说过几遍了。这是一首爱国歌曲,就像我们喇叭里经常播放的《歌唱祖国》《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一样,我真的没有其他什么意思……”
“领导,我错了,真的错了。以后再也不唱歌了,求求您让我回教室吧。我巳经半天没上课了,还有很多作业要写、要交……”
写了撕,撕了写,写了再撕。阿彦真的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领导高抬贵手、网开一面,还他以自由。
田堘想像着阿彦被囚禁的境况,心里很是犯愁。“阿彦,晚饭吃了没有?”“领导,芝麻粒般的小事,至于这样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吗?”“难怪教学楼东墙壁上会有人用红色砖块写下‘劳教所’几个字。”
11.秋收夜色
夏日的暑气尚未褪去,秋收的呼唤又在田间响起。
晚饭后,田堘独自走出校园,沿着围墙外杂草丛生的田间小路缓步游荡。好久没出校门了。眨眼间,庄稼已经到了收获时节,沉甸甸的丰收喜悦也随着渐浓的暮色迎面扑来。
皎洁的圆月挂在蔚蓝色天宇,旷远孤寂。地上,流水一般,明净如镜。远处飘忽着几点细小的微光,是天上的星星,抑或是村落的灯火。田间地头不时传来风吹玉米叶子的细微沙沙声以及一阵阵蛐蛐“吱吱”的鸣唱。
绿灰相间的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忽而一点洁白,忽而一片粉红,像出水的莲花,像闪动的风筝。大路上,人车如流,你来我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自行车、架子车、小四轮,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叫喊孩子的,吆喝牲口的,提醒注意安全的,此起彼伏,高低联唱。架子车,吱吱扭扭,如同蜗牛,慢悠悠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又一点点淹没在无际的旷野里;小四轮,引亢高歌,吐着浓重的黑雾,从田地里冲出来,又动力十足地爬沟越坎,很快消失在大路尽头;那马车,铃声朗朗,震颤而过,赶车人站立车头,长鞭啸啸,枣红马精神振奋,扬鬓奋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