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误会(下)-第2/3页





    在两人越来越失望的目光中,鱼恩做了个十分为难的表情,然后叹息着说:“吐蕃人在秦州与渭州不事生产,城池尽废,土地荒芜,所以这地确实有不少。只是有些事情朝廷早有安排,小侄这个已经卸任的大总管能要来的也不多,只是不知道二位父执想要多少?”

    本来以为没戏的两个人,听鱼恩这么一说,瞬间大喜过望,急忙说:“也不用太多,多了人手也不够用,每人千亩足矣!”

    千亩,这是一个让鱼恩汗颜的数字。在关中,别说千亩,一百亩都很多。但是放到秦州和渭州,一万亩都不多。正如他所说,那里土地早已荒芜,有成片的无主之地,千这个数字太小了。可怜他还担心人家狮子大开口,结果人家说了个比他心里预期小很多的数字。

    眼看着鱼恩的脸色越来越尴尬,两人还以为自己要多了,马上改口说:“是不是有些让贤侄为难了?那一共千亩如何?”

    本来就嫌他俩要的少,所以鱼恩才会汗颜。这下两人又砍了一半,他的脸色自然变得更难看。

    眼看着他脸色又变了,两人还以为自己又要多了,急忙再次改口:“五百亩也行!”

    两人说道这里,鱼恩赶紧抬手示意两人别说了,生怕他俩再说下去就不要了。一改尴尬的脸色,笑呵呵的劝说:“不知二位父执能否再多要点?”

    两人瞬间眉毛拧成一股绳,不明白鱼恩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看见两人这番模样,鱼恩只能尴尬的说:“两州的情况可能和二位父执想的不大一样,那里不是人少,而是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如果不是吐蕃需要劳役防守,估计一个人都不会有。收复的故土,基本都需要人手来耕种。”

    一听这话,两人终于意识到这块蛋糕有多大,瞬间大喜过望,急忙问:“那不知道贤侄能给多少?”

    看着两人欣喜的表情,鱼恩马上不合时宜的泼了一盆冷水。

    “二位父执切莫高兴的太早,有些丑话小侄还要说在前头。两州土地虽多,可是要想安心种地,怕是难上加难!”

    这里面的利益太大,鱼恩并不认为两人会被轻易吓退,所以他决定把该说的都说出来,该谈的都谈妥。

    “有何难处贤侄但讲无妨!”

    “陇右不比关内,现在只是收复两州之地,并没有关隘镇守。理论上来说,吐蕃人的游骑还是可以去骚扰。当然,小侄坐镇大军许久,自然不会放任后方不稳,所以在秦州几处要地修建了城池和隘口。只是如今朝廷衰微,想要保证这些隘口的安全,还需要前去耕种的百姓帮忙。”

    被大馅饼砸的兴奋无比的两个人,哪里还会在乎什么难处?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别说是帮着守军打仗,就是自己上战场又能如何?

    果然不出鱼恩所料,两人马上拍着胸脯说:“贤侄放心!我大唐百姓都有守土卫国之责,某二人定然不会放任不管。只要能用得上的地方,保证全力帮忙。普通百姓虽然不能正面冲杀,但是帮忙守城还绰绰有余。”

    鱼恩没想到两人会答应的这么干脆,更没有想到关内缺土地已经缺到这种地步,为了土地宁愿上战场。

    守城的事情谈完,接下来该谈的就是税收。那些荒芜的土地,需要很大的力气开垦,当然不可能按照正常来收税。思来想去,鱼恩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然二位父执没意见,那小侄再来说说税收。二位父执看这样行不行,去年大胜回鹘,得了许多牛马牲口,小侄儿向圣上要来一些,送给前去开垦的百姓。但是相对的,百姓也要供养守军。除去守军花销外,三年内朝廷分文不取。三年后,按正常交税,守军也改为由朝廷供养。”

    鱼恩并不知道关内土地的矛盾已经达到何种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开出的条件很是优厚,让人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听的两人连连点头。

    “既然如此,小侄就给二位父执两千亩。”

    话音落地,本来还很高兴的两人,瞬间又变得有些尴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的鱼恩有些蒙。

    最后还是梁衍开口说:“刚才贤侄嫌某二人要的少,不知道能不能再多给点?在凤翔这么多年,各路朋友不在少数,某想帮他们也要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