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资不抵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两句词说的便是天堂杭城。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赋予这方山水无数赞美,翻一翻唐诗宋词,读不尽描绘此地的绝美佳句。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杭城当得起。
旭日初升,游人四季不绝的西湖畔,是整个白天最清净的时候,适合锻炼散步,偶尔有练嗓子的老人,喊出几声悠远腔调。
也有人环湖慢跑,锻炼之余,赏赏景,其实对于本地人,早看腻这方湖光山色,生活于景中,何须赏景。
杨公堤上的四季酒店沐浴在晨光之中。
陈浩推开总统别墅房门,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目光掠过之处,皆是美景。
不过他无心赏景,等了二十天,没能如愿等到一些人作妖,由于时间紧迫,他必须在走之前见几位红颜几位故人。
赵思曼便是其中之一。
此刻他琢磨怎么面对赵思曼。
见,亦或不见?
时间悄然流逝。
不知不觉快到中午。
陈浩决定见一见赵思曼。
虽然他还得离开,但不忍心再让赵思曼等下去,多等他一年,多承受一年痛苦。
钱江南岸。
富邦大厦。
赵氏集团开发的写字楼。
赵氏集团新总部也在这栋大楼里。
然而赵氏集团总部乱成一团,保安被打,员工挨揍,整个公司的人战战兢兢缩进各个角落,惊恐万分瞧着数百讨债人打砸出气。
有些人感觉拿钱无望,一窝蜂哄抢办公用的电脑、打印机,连几台体积不小的数码复印机都被疯狂的人们合力搬走。
这已经不是讨债。
是赤裸裸的打砸抢。
多亏财务部装的是防盗门,否则早被踏平。
近几年地产行业不景气,赵刚却看好杭城潜力,认为Y运会前房价稳如泰山,一再扩大投资。
银行贷款、境外借债、甚至向民间集资,负责超过三百亿,可短短半年,杭城房价一路走低,销售量急剧萎靡。
这几个月,赵氏集团多个在建楼盘的售楼部门可罗雀。
卖不出房子,没有回款,又得维持各个项目、得还贷付息、得发工资。
光花钱,不赚钱。
月初时赵氏集团的资金链已岌岌可危,而这周有一笔银行贷款到期,赵氏集团未按时还款,构成违约。
赵氏集团的虚弱完全暴露。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恐慌的是给赵氏集团集资的普通人。
有人拿出养老的钱,有人把给孩子买房的首付款投进来,有人倾尽家中积蓄,还有人挪用几十万上百万公款,想空手套白狼捞一笔,赵氏集团突然出事。
这些人能不慌吗?
接到报警匆匆赶来的警员面对如此状况,一筹莫展。
严厉制止讨债的人,很可能酿成更大的群体骚乱。
前几天因某理财公司暴雷导致市领导被围攻的事件,使杭城市局头头们受到严厉批评。
甭说上边的头头们,他们这些基层小片警都已生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警觉,怎敢在这极其敏感的时期再捅马蜂窝。
警员们只能说尽好话全讨债的人。
赵思曼急匆匆冲进父亲办公室。
办公室内,赵刚不在。
公司财务总监,也就是赵思曼的小姑赵秀萍,以及另外三位追随赵刚创立赵氏集团的公司元老,坐在沙发上。
四人束手无策。
“我爸呢?”赵思曼问赵秀萍。
赵秀萍道:“你爸上午出去找朋友借钱,这会儿正在回公司的路上。”
“小姑,真的没有办法了?”赵思曼问赵秀萍,心乱如麻的她不甘心父亲大半辈子的心血毁于一旦。
赵秀萍悲凉叹息,摇了摇头。
赵思曼急了,高声质问:“公司有那么多房子没卖,有地,有固定资产,怎么就完了?”
赵秀萍理解侄女的心情,搂住赵思曼肩头,眼含泪水道:“思曼,公司负债三百多亿,早已资不抵债了。”
“三百亿……”
赵思曼懵了,愣神许久,丢了魂似的自言自语:“怎么会欠这么多钱?”
自从爱的人消失,她备受打击,在西子湖畔开一家咖啡厅,消磨时光,治愈情伤。
情路坎坷的她,无论如何想不到,一直给她温暖给她最有力支持的家,遭遇这么大困难。
负债三百亿。
超乎她想象的数目,足以令她和父母这辈子翻不了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