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常识:指挥的那点事儿



不知大家想没想过,这么热闹的节奏,再加上七八十人一同演奏,他们是怎么步调一致的?这其中有木管,有铜管,有弦乐,有打击月,另外还有很多特色乐器或者是键盘乐等等。(touwz)?(com)

想要步调一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想必一定会有一个人喊开始或者是结束吧,这项工作,名叫指挥。

?想看韩嘉天的《实用乐理三十讲:回归音乐不枯燥》吗?请记住[头文字♀小说]的域名[(touwz.com)]?『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com)

我估计很多人认为指挥好像就是开始和结束的时候用点心思,其他的时间,背对着观众,拿着指挥棒比一比画画。

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说我们接下来听到的这部分,其中,有铜管,有木管,有弦乐,大概十多种吧,他们分别到底用多大的力量来去演奏?

因为很明显,一支木管,比如说长笛,这个响度怎么也不可能和铜管相提并论。

对于演奏家来说,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他们都想尽情的去表达,尽情的去表现,那么谁的声音应该大一点,谁的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七八十人的乐团,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自己的打算,那么音乐就变成了一锅粥了。

我们现在听到的是乐队在演出之前的调音,其实大家都拉的是一个音,都演奏的是一个音,但是,听起来就那么难听,不过,这个时候是让自己能够听见为标准,所以声音大,声音小完全是自己来控制,但是如果演奏一个作品的时候,比如说几万个音符,每个音符都是这样的一个声响,那么作曲家听到以后非疯狂不可。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指挥这个角色了,刚才我们只是举了一个力度大小的问题,像节奏、速度、表情、音乐的风格等等,太多太多的因素能够决定一首作品的成败。

成为一个指挥,是将100个人,或者是更多的人,也可以是1000个人,1万个人,看成一个歌唱的巨人。

刚才我们说1万个人,是有万人大合唱的,指挥要做的,就是一挥手,能让一开始非常喧闹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然后再一挥手,情绪又高涨起来。

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这么多演奏家,这么多自认为是艺术家的演奏家们,他们凭什么要听指挥的?我们可以把指挥比喻成船长,他熟悉所驾驶的这艘巨轮每一个细节,通常演奏者?只是对自己演奏的乐器有深刻的理解,但在交响乐队里面,每一个乐手再出色,他也只是类似战场上的一个个士兵,没有指挥,无论如何也无法赢得胜利。

对作品的理解不是单线条的,不是其中一个声部,一条旋律,而是整体的音响效果、创作思想。

所以,一部交响乐的完美呈现,首先是建立在指挥对作品、对作曲家的意识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有指挥他自己独到的见地,他让乐队可以表达出他自己对作品的认识。

这个时候不只是你要还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提升,要有再创作。

所以1000个人有1000个哈姆莱特,一般来说,指挥家右手手持指挥棒,掌握着速度和节拍,指挥,是通过乐队将音乐符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声响。

比如说这一段,你演唱的要快一点,可是快一点到底是多快?当莫扎特写下快板的时候,是快跑还是小跑,每一位指挥都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做的就是指导唱歌的人,根据他自己的直觉,直接告诉演唱者用什么样的速度啦啦。

我们再来说说指挥的左手主,主要是表示强弱,或者是乐曲的表情,可乐的美可。

这个时候乐队的乐手们可不是随意自己拉着琴,他们要看着指挥的手势,要结合演唱者的音量,合理的疲惫音响关系和用什么样的情绪来配合演唱者啦啦啦啦,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位歌者就想和乐队完美的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