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一开口就能精准表达的沟通术
知道我名字的人,更多可能是从我参加《我是演说家》的比赛开始的。
那我就先来跟大家说说那场比赛:
我是在节目录制一周前,才接到导演邀请的。演讲主题要求既要讲出自身经历,又要结合国家的整体情况,当时brainstorm了很多选题,最后确定到了留学生归国这个主题上。而且,稿子的审核过程也比较复杂,要在几个候选人中挑选一个,所以直到录制的前一天,才确定下来是我。
更要命的是,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录制的前一天晚上彩排结束后,我还是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演讲稿。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第二天10点就要录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重新写一篇稿子,并且背熟,我简直不敢想象我如何才能完成。
可能人在最紧急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潜能,在导演的安慰下,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这次演讲想像成自己心声的独白,把几个事件点串成一条线,把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完整的贯穿起来,在凌晨2点左右,完成了我新的演讲稿,并在第二天,行云流水地讲了出来。后来,这篇《走,回国去》的演讲,被腾讯新闻推送给所有微信用户。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压力下,完成这样一篇还算不错的演讲,自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我之前有十多年演讲方面的积累。
我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接触演讲,开始的时候,是妈妈给我说一些技巧方法,那时候年纪小,也没感觉太多紧张,只管按照妈妈说的讲。
上初中之后,我就开始作为小主持人,主持全校的各种活动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中秋、新年晚会、运动会、校园十佳歌手等等,那段时间,学校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中都有我。
到初中的时候,可能是长大了一点知道害羞了。所以,参加演讲比赛反而开始紧张。记得有一次演讲比赛,准备的时候,我自己很用心,准备的也很充分,但是,上台之前就是特别紧张,上台之后,自然表现的就不太好。那次演讲比赛,好像是连前五还是前十都没进。
那次比赛失利之后,我就开始琢磨,用什么样的方法调节,才能让自己不紧张。后来就总结出来几种方法,比如:比赛之前反复练习,做到心里有底气;再比如:想象自己成功的场景等等,这些我们后面课里面都会讲到。有了这些方法之后,再主持的时候,我就能自己调节,不那么紧张了。
后来我到美国莱斯大学上学,参加全美的演讲比赛,我都是自己总结方法,调整状态。并最终在异国他乡,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为中国学生争了光。
那是在大二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莱斯大学的演讲队。而这个演讲队,之前是没有中国学生参加的。而且,真正进入演讲队之后我发现,自己不仅是全队唯一的国际学生,更是每场比赛的唯一国际学生。
那段时间我真的很拼,每次比赛10页的英文稿,我常常花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写稿子,再每天反复练习,直到把稿子背过。第一场比赛之前,我紧张的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拿出自己之前的演讲经验,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教练也一直鼓励我,告诉我:「英文演讲和中文没什么差别,你能用中文演讲,英文也没问题。」
虽然,有很多次,因为评委听不懂我带口音的英语,让我与奖杯失之交臂。但最终,我在一次德州州际演讲比赛里,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当时,一位评委在给我的评语里这样写道:「别人可能觉得你的口音是一种障碍,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力量,它让你的演讲有了自己的特色。」(Peoplemaysayyouraccentisabarrier,butIthinkitisastrength.Itgivesyoucharacter.)
演讲和主持经历,不但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增加了我的自信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机会。
我还记得我主持我们高中毕业典礼的时候,创新了一种采访学生家长的方式。把这个采访环节放到毕业典礼上。正好当时浙大的一位领导到我们学校,看了这段采访。专门找到我说:「我们浙大特别需要你这样的学生,你要是报考浙大就好了。」但是,我当时没报浙大,这位领导就说:「虽然你没报,但是浙大随时欢迎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