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陶与盐



好啊你,差遣孩子们的是你,犒劳的任务交给我?

 林郁以开玩笑的语气抱怨。

 张天厚着脸皮说:这叫分工合作。

 林郁白他一眼,问:挖坑烧陶的话,只到膝盖会不会浅了些?

 谁说我挖坑是用来烧陶的?

 不是吗?

 林郁一愣,她还以为张天要用坑烧法制陶,这种原始的制陶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她曾经在一些少数民族的聚落里见识过。

 张天说:我猜有谷部落的陶器多半就是用篝火或者挖坑烧出来,我要是用同样的方法制陶,如何能显出咱们的优越性来?

 林郁哑然失笑,心想你跟原始人较什么劲哪

 不过他既然这么说,就表示他有办法烧制出质量更好外形更美观的陶器,她很难不支持。

 那你让孩子们挖坑干嘛?

 她更加好奇了,制陶的方法她懂,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从未动手实操过,很多细节没那么清楚。

 你晚上就明白了!张天卖个关子,走了,晚上见!

 说完他便和男人们进山去了。

 可恶林郁看着奋力挖坑的孩子们,心里跟猫抓似的难受。

 她这人比较轴,遇到问题非得弄明白了不可,不然心里会一直都记挂着。

 一直记到傍晚,回来后发现张天正蹲在坑边忙活,立即进洞里放下篮子,出来观摩学习。

 孩子们挖好了两个坑,一深一浅,浅坑里倒满了生黏土。

 张天让男人们去河边打来河水,倒进黏土里,他和枭用木棍搅拌,使黏土融入水中,形成悬浊液。

 忽然见林郁风风火火跑来,张天递了根木棒给她,让她帮忙搅拌。

 我明白了!林郁一下反应过来,这两个坑是用来分离杂质的对不对?

 聪明!

 枭一头雾水:什么意思?不是说要制作陶器吗?

 张天耐心地解释:还记得制作鱼鳔胶时,我是如何分离胶液和鱼鳔的吗?

 记得,用的麻布,把鱼鳔胶倒在麻布上,胶液会从缝隙中漏下去,鱼鳔会留在麻布上。

 没错,现在也是一样。

 张天从悬浊液的底部掏出一把碎石头和树叶,说:制作陶器要用黏土,而混杂在黏土里的这些碎石头和树叶会导致陶器开裂,所以必须分离掉,但这次我们不用麻布。

 他说罢,在两个坑之间挖出一道沟渠。

 枭看见浅坑里的黏土悬浊液立刻经由沟渠流入深坑中,而那些碎石头和树叶则留在了浅坑坑底,他恍然大悟,默默记下这个奇妙的分离方法。

 如此重复几次,深坑便被黏土悬浊液填满,静置一段时间后,黏土沉淀至底部,张天和枭从坑底捞出湿润的精制黏土,放在一旁干燥。

 吃饭了!兰花喊,吃完再去玩泥巴!

 才不是玩泥巴!枭气急败坏,我们在制作陶器!天说了,陶器比石器好用得多!

 我可没这么说张天心里反驳一句。

 陶器和石器的功能并不重叠,最终取代石器的也不是陶器,甚至不是铜器,而是铁器。

 两人满手满脸的污泥,兰花一边用清水和肥皂替两人清洗,一边嫌弃地嘟囔着:脏死了!

 自从林郁来到部落,族人们对干净卫生的追求便与日俱增。

 各个时代的审美或许有所差别,但无论何时,干净永远是美的标准之一。

 清洗干净后,在篝火旁落座。

 忙碌一天,两人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一手抓着香气浓郁的烤野味,一手端着热气腾腾的菜汤,狼吞虎咽。

 女人们笑问:陶器呢?在哪里?快了!枭咽下嘴里的食物,信誓旦旦说,等着大吃一惊吧!

 尽管他从未见过陶器,但他相信天,这段时间,天做出来的东西,哪样不是令人大吃一惊的呢?

 张天默默吃饭不说话。

 陶器今天是烧不出来了,但喝着碗里的菜汤,他决定先把盐给提纯出来。

 煮汤不放盐,放再多香料也终究差了点意思。

 等明儿个把陶器烧出来,林郁说了,她要煲一锅鲜鱼汤,再煮一锅小米粥,用熊脂炸蔬菜丸子,香煎鸟胸肉,油爆大虾光是想想就流口水!

 饭后,张天把晒了一天的盐水抱进洞穴。

 用小拇指蘸取些许盐水尝了尝,咸到发苦,说明盐在水里的饱和度足够高了。

 盐变纯净了吗?怎么还是水呢?

 枭好奇地问。

 族人们也都凑了过来,等着看张天的操作。和陶器不同,盐是他们很熟悉的东西,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也想知道如何令盐变得纯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