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更高的生产力



张天在石堆里翻找着。

 人从单挑荒野转为抱团生活的那天起,就学会了囤货,起初和仓鼠松鼠之流一样,主要是囤积粮食,以应付寒冷的冬天,后来慢慢演变为只要是好东西都捡回来存着。

 部落里囤得最多的东西是竹子,其次是石头,食物因为容易变质,反而是囤得最少的。

 女人外出采集的时候,见到大小硬度都适合打磨成工具的原石,便会顺手带回来,方的圆的扁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你在做什么?

 枭跟了过来,直觉告诉他,他的兄弟又要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了。

 张天捡了块巴掌大的扁圆形石块,厚度在两公分左右,吩咐说:拿把石刀给我。

 枭很快拿了把石刀回来,一脸好奇地蹲坐在旁边。

 张天把石刀当凿刀用,用力凿击扁圆形石块中心,很快便凿出一块拇指大小的凹陷来。

 他吹掉石屑,随手从地上拈起少许砂石,洒进凹陷处,然后反复快速旋转石刀,凹陷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陷,不多时便钻出一个小孔。

 枭发出哦的一声惊呼。

 给石头钻孔他也会,但做不到这么快。

 是因为加了砂石的缘故吗?

 经过比较,他发现天只比他多做这么了一步,效率便大大提高,于是打算下次钻孔也加一些砂石试试。

 张天举起石块,透过石块中心的小孔看枭。

 因为是单面钻孔,所以孔呈现出一端大一端小的外观特征,远不如管钻孔来得均匀有致,而且自带螺纹。

 不过管钻孔费时费力,他只是想做一个简易的纺轮,不必这么麻烦。

 枭也举起一个钻了孔的石块同张天中门对狙。

 两人透过孔洞大眼瞪小眼,相视而笑。

 枭问:这里有很多带孔的石块,为什么要再做一个?

 因为这里面没有这种形状的。

 纺轮纺轮,首先它得是个轮,才能转动起来,利用自身的重量和旋转使一堆乱麻似的纤维牵伸拉细,聚合成麻花状。

 张天找了根粗细合适的木棍插入孔洞中,充当纺杆。

 这是什么?

 纺轮。

 纺轮

 枭复述几遍,默默记下,但他还不知道这个叫纺轮的东西有什么用。

 男人们已经剥回来大量树皮,和女人一起将这些树皮内层的纤维撕成细条,然后再将这些细条状的树皮纤维揉搓成结实的线。

 新做了七把鱼竿,但光竿司令是钓不上鱼的,至少得有七条配套的鱼线。

 众人围着篝火席地而坐,以手搓线,这些粗糙的树皮纤维十分恪手,孩子们很快便搓红了掌心,搓起了水泡,而经常搓线的勤劳的女人们早已是满手老茧。

 这时张天拿着他刚做好的简易纺轮走过来,叫停了以手搓线的众人。

 他将树皮纤维的一端系在纺杆上,另一端提在手上,然后搓捻纺杆,纺轮快速旋转起来,树皮纤维不断被牵伸加捻,一根细长坚韧的线就此而成。

 众人都看傻了眼,他们很早就发现植物纤维可以被搓揉成线,但从未想过这个过程竟会如此轻松写意!

 一块石头和一根木棒竟然能够替代双手,甚至比用手搓来得更快更好

 当他们发现用纺轮纺成的线比他们辛辛苦苦搓出来的更细更结实时,手里的线顿时不香了,都不约而同望向张天。

 张天从他们殷切的眼中看到七个字:教练,我想学这个!纺轮的使用并不复杂,他很快便教会众人,不过,只有一个纺轮显然是不够的,他问枭:你学会怎么做了吗?

 枭立即领悟,兴高采烈地对男人们说:我教你们做纺轮!

 一个接一个石制纺轮被制造出来,人们习惯了数千上万年的手搓麻线,在一夕之间便被拥有更高生产力的纺轮所取代。

 尽管文明的进程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尽管社会的进步需要历史的偶然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归根结底,都逃不出生产力的掌心。

 粗糙的树皮纤维飞快地变成一根根细长坚韧的线,把线的一端紧紧系在竹竿上,再在另一端绑上鱼钩,七把鱼竿顷刻而成。

 阿妈面带笑容地注视着把玩鱼竿的男人们和纺织麻线的女人们,叫孩子们取来烧黑的木炭,在洞壁上记录下部落的变化和重要事件。

 在以前的壁画中,能够看到石矛骨针竹篮等等改变了族人生存方式的发明创造,而现在,在祖先们留下的痕迹之后,阿妈又加上由两条细线组成的鱼竿以及由一个扁圆和一条竖线组成的纺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