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庶出山-第3/4页
在之后的时间徐庶勤勤恳恳地署理公务,在闲暇之余经常将自己对政务或者军事的一些想法写成文书上呈刘表。奇怪的是刘表对此并未有任何回应,起初徐庶只是以为刘表政务繁忙,没有时间阅览自己的建言。可以现在已经一月有余,徐庶没有收到任何回信,刘表也未曾召见过他。
徐庶对此感到十分疑惑,终有一日按捺不住,确定去早刘表问个明白。
徐庶到州牧府时正赶上刘表与襄阳的一干文人雅士饮酒作赋,刘表知其才名,于是令人添座请徐庶入座。
徐庶不愿驳了刘表的雅兴,于是就座与诸君共乐,其间徐庶趁着酒兴,暗示以往对刘表的建言其是否阅览。
刘表醉醺醺的答道:“你上呈的文书我已经看过了,写的很好,很好啊!”
刘表拍拍徐庶的肩膀道:“荆州沃土,百姓安居乐业,我等无有忧虑,元直何必做着画蛇添足之事。”
说完这话,刘表又斟满一杯酒,示意徐庶与其对饮。
徐庶不得已与其对饮一杯,不甘心道:“当今天下纷争不断,何谓无忧?”
刘表尚未回话,只听席间一书生举着酒杯,踉踉跄跄的来到徐庶近前道:“天下虽有纷争,不过是曹操与袁绍等人在北方争雄,荆州远在江南,北方之事与我等何干?元直过虑了。”
徐庶放下酒杯,站起身道:“江东孙权于柴桑厉兵秣马,窥视我江夏久矣,况且其父孙坚丧在我手,杀父之仇岂会不报?吾闻北方曹操在玄武池操练水军,吞并江南之意昭然若揭,我等怎可不备。”
徐庶一番理论怼得那书生哑口无言,刘表站起身打圆场道:“镇守江夏的黄祖乃我荆州大将,岂会被江东轻易拿下。曹操堪堪吞并河北,尚需消化,即使有南下之意,现在防备还为时过早!”
徐庶还要再言,抬头看到刘表已然面露不悦,知道自己多言无益,于是起身告辞。
刚出的堂门,屋内靡靡之音又起,徐庶回头望去,只见刘表与一干人等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徐庶一声长叹,“竖子不足与谋!”,竟不回府邸,直出城门投大路而去。
徐庶走了大约十几里路,听闻悠悠笛声从远处传来,徐庶驻足远眺,望见一牧童坐在牛背上,悠悠笛声正是出于其口。
不多时便走到那牧童近前,不待徐庶开口,那牧童端详了一会徐庶,开口道:“先生可是徐元直?”
徐庶惊问道:“你一乡间小童,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牧童挠了挠脑袋道:“前几日有一个花白胡子老爷爷路过这里,问我是不是常在这放牧,我点点头,然后那个老爷爷向我描述了你的长相,要我遇到你就请你到他庄上做客。”
徐庶不解地问道:“那老爷爷可否留下姓名?”
小童道:“他说他是水镜先生,好奇怪的名字。”
徐庶惊讶不已,没想到自己入襄阳的事情已被众人知晓,更意外的是水镜先生竟能料到我会弃刘表而去。
徐庶向小童道谢,并从怀中掏出两枚大钱赠予小童。
徐庶心想:“水镜先生既有意见我,必有所赐教,我在孔明面前夸下海口,若是无功而返恐为其耻笑,不如先到水镜先生处再做计较。”
徐庶早年间曾在荆州各处游学,其间有幸见过水镜先生,知道其住在前面不远处。徐庶又向前行走了约莫二三里,看到前面好大一片竹林,林中隐约可以看到一出庄园,这便是水镜先生之住处。
徐庶行至中门,听闻一阵优美的琴声,于是驻足倾听。正入迷,琴声戛然而止,一人大笑而出道:“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亢之调,必有佳士窃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