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庶出山
诸葛亮经过上次的聚会,其出仕之意已经暴露无遗。这件事令陈达挺意外的,从诸葛亮北伐时写的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文字中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
除此之外,陈达更加好奇诸葛亮更加钟意哪家主公,刘备此时还未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虽然被尊称为卧龙先生,然而这也仅仅局限于荆州的名士圈,如曹操、孙权等并不知道荆州还有这号人物。
一日,诸葛亮将一幅地图悬挂于堂前,手中拿着一支笔在图上描描画画,陈达心中十分好奇,于是凑近前来仔细观看,但见地图上荆州、益州以及江东被着重标记出来,北方曹操位置画了一个指向荆州的大箭头。陈达一边看一边低吟道:“黄巾之乱以来天下纷争不断,荆益二州是乱世中难得的净土,再加上吸纳了大量中原避难而来的流民,若是能跨有荆益二州,足够有一番作为。”
诸葛亮微微点头,喃喃道:“四郎之想法与我不谋而合,这二州乃是难得的用武之地。”
诸葛亮与陈达正聚精会神地分析天下局势,一声咳嗽将二人惊醒,陈达回首望去,原来是徐庶前来拜访。
陈达向徐庶行礼道:“先生请上座。”
徐庶来到近前道:“自上次畅谈之后,我思考良久,归隐山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听闻北方曹操在邺城修建玄武池,日夜操练水军,其必有南侵之意,我想此时刘表应当正值用人之际,我决定到襄阳某一官职,一展胸中韬略。”
诸葛亮听后轻摇手中羽扇道:“元直此时出仕刘表恐怕为时晚矣!”
徐庶一脸疑惑地问道:“孔明何出此言,曹操尚未南侵,何谓为时晚矣?”
诸葛亮轻叹一口气道:“我之意不在于曹操,而在于刘表。刘表年事已高,荆州之军务已大半落于蔡氏之手。蔡氏,荆州大族也,岂会容忍一才高之士侍立于刘表左右。想当年刘表也算是一豪杰,单骑入荆州,周旋于大族之间而终成大事。而今之时,可悲!可叹!”
徐庶听完孔明之言,轻笑道:“孔明之言大谬也,刘表既能用刘备于新野,岂会容不得我小小之徐庶。”
诸葛亮谈了一口气道:“元直竟然这样说,我也不复多言,愿元直能够于刘表处某的一好官职。”
徐庶大笑道:“那我就借你吉言了!”
之后二人又谈论了些天下时事,直到近黄昏时徐庶才离去。
徐庶离去后,诸葛亮问陈达道:“此事换作四郎会如何选择?”
陈达思索一番道:“要我来说,新野刘备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备?”,诸葛亮嘴角微微上扬,“四郎的眼光好毒辣!”
说完诸葛亮就陷入了沉思,口中喃喃道:“天下英雄能够与曹操对抗的也就剩下孙权与刘备……”
陈达在诸葛亮眼前挥挥手道:“先生您在想什么呢?有没有听见我刚刚讲的话?”
诸葛亮如大梦初醒一般,试探地问道:“四郎为何放着如曹操、孙权等实力雄厚的势力不选,却单单看上了那不怎么起眼的刘备。”
陈达道:“曹操、孙权固然势大,却并不适合前往投奔,正因为实力雄厚,其手下定然人才济济,我等前往投奔,若是无人引荐很难受到重视,若是能侥幸获得重用还好,不然穷极一生能做到太守或者刺史就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先生曾讲过曹操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刘备虽然屡屡战败于曹操之手,却仍能坚守心中之志,此绝非常人能够比拟。况且其手下将领如关羽、张飞等皆世之虎将,只是缺乏一智能之士能妥善用之。我以为,此时的刘备正如那东山之鸟,潜底之龙,现在虽然不起眼,若是一朝得势,必能鱼跃龙门,一飞冲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