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心无旁骛,沉浸其中-第2/3页



    关宁神情愕然。

    似乎好运止于此。

    随即他安下心,既然如此,那就自己作答。

    首先从墨义开始,这就相当于简单题,只要熟读经文和各类注释文字就能作答。

    不过这考的范围很大,大中小三经全部涵盖,这个题量也不算小。

    这是故意为难吧?

    关宁抛去杂念,起了第一题。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这是出自《礼记儒行》。

    关宁很早就知道这句,也能轻易简单出来。

    他拿起直接写下来。

    “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侍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问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

    这个题还不算难。

    答完一题,关宁渐入佳境,找到前世那种在考场的感觉,反而有种亲切感,这就使得他心无旁骛,沉浸其中。

    此刻也似乎忘记了考核,只当是一种满足曾经的美好经历。

    他已经穿越了,也清楚的知道再不可能回去,因而这种感觉对他而言,比考核更重要……

    接下来所遇并非皆是常言名句,比如其中一题。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句就相当的偏,并且还不是完整的一句,是从中选取的半句断开。

    这种题,十之九答不上。

    不过却难不倒关宁。

    在解答时,他还引用了其他义礼,并加入了自己的论述。

    墨义只是简单题的形式,可关宁已经达到了答经义的水平。

    前世的关宁学识广博,严谨治学,这完全是下意识的行为。

    这二十道墨义,在答题过程中,让他对自己所拥有的学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这就是求知。

    关宁很享受这个过程,完全忘记了是在考核……

    学舍内寂静非常,只有关宁写时纸碰撞发出的沙沙声响。

    这一幕,让众多主考官都很惊疑。

    试题他们提前已经知晓,难度有多大,也都清楚。

    为了难住关宁,其中不少试题都取偏取难,寻常应试考生也难答对答全,更何况是关宁?

    诸解眉头深皱。

    从考核开始,就脱离了他的预期,关宁一次次打脸,震惊全场。

    莫非他深藏不露?

    不可能!

    绝不可能!

    诸解暗自摇头,自己真的是想太多了。

    他应该只是胡写一通装样子罢了。

    对,就是这样。

    然后他给了邓丘一个放心的眼神。

    甄济开也很好奇,关宁这忙碌的在写什么?

    关键是他竟然不出其有丝毫紧张的神色,甚至是相当享受?

    只是他不能过去。

    连他也没想到,这次考核竟然把这位也惊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