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隋文帝(1)-第3/3页
同一年,南方的陈朝,陈后主叔宝大兴土木,连修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古代起名确实很雅致)每阁高数十丈,各有数十间房,窗悬栏等全部用沉香和檀香木料制成。搭配金玉装饰,内嵌珠翠,外挂珠帘。一切赏玩服饰之物,务求奇珍异宝,皆为当世所未有。每到微风习习,阁中香气阵阵,飘散数里。陈后主便一直醉生梦死在他的临春阁中,享受着莺莺燕燕,纸醉金迷,以现代人都自愧不如的方式享受着生活。每次宴饮,他都会让嫔妃女学士和文人共同赋诗,选取其中他觉得最好的亲自谱曲,再挑几个最有姿色的宫女一起唱。其中最有名的是《玉树后庭花》,也就是后来唐诗《泊秦淮》写到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提到的那个后庭花。
陈后主最宠幸的妃子张丽华,本是军人家的女儿,当年还是个小侍婢,怎料陈后主一见到她就深深地迷上了。她不光容貌出众,还有一头乌黑靓丽又拖地的长发。据史料记载她的头发长达七尺,赶上一个人的高度了,所以说是拖地长发。她生性聪敏,擅长揣度陈后主的心意,深得欢心。当时陈后主并不上朝,百官启奏都是由宦官帮忙呈递。陈后主每次都慵懒的靠在软垫上,让她坐在腿上,一同裁定。于是,张贵妃权势日盛,宮内外的一言一行,都比陈后主先知道。宦官们也开始亲近讨好她,利用她的权势狐假虎威,买官卖官行贿受贿,整个陈朝都雪上加霜。
隋文帝杨坚即位以来,本来一直和南方陈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次捕获敌方间谍也都客客气气地给人放回去,而陈后主的父亲陈高宗在位时就屡次侵扰隋朝边境。隋文帝以德报怨,在陈高宗逝世的时候,还叫回了本想入寇陈朝的前线军队,又特地派了使者去吊唁。没想到陈朝以怨报德,刚即位的陈后主反而在往来信件中大言不惭的把隋文帝数落一通,这可把朝廷上下气坏了。
首先就是文帝的知心挚友高颎,他进言道:陛下如此善待南方陈朝,彼方不但不知恩反而数次侮辱。所谓主上受辱,臣子当死,现在是我们为您分忧的时候了。我有一策——我大隋所处江北,地寒,田里庄稼成熟较晚。陈朝所处江南,水田,成熟较早。我们可计算好收获时间,征集少量兵马扬言偷袭,陈朝必然驻兵防卫。这样就能延误他们的收获时间,影响他们的农作。等对方部队集结完毕,我们就卸甲而退,以逸待劳。如此数次,对方必会以为我们只会吓唬不会真进兵,懈怠了防备。到时我们再大军迅速渡江,直指建康城(现在的南京),消灭南陈可谓易如反掌。另外,江南地势低洼阴湿,屋子都是用茅草和竹子做的,粮食并没有储备在地窖。我们派人暗中潜入,放火烧他们粮仓,等他们重新建好了就再烧。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定兵疲民穷,粮食财力枯竭,不是我们的对手。
妙!文帝欣慰地笑着,满是欣赏的看着高颎,就依卿家之计!
于是,将领杨素和贺若弼也争相进献平陈之策。
隋朝第一大将杨素,用兵颇有谋略,御兵齐整,但也残忍嗜杀。只要下属犯错当斩不论亲疏绝不留情。监斩的时候,面前,血流成河,他,谈笑自若。打仗时,但凡没有攻陷敌阵就退回来的,不管多少人,杀!杀完再派下一波,攻不下来再杀。所以将士们都是抱着必死又害怕的心态去战斗的,当然更害怕的是杨素而不是敌人。虽然如此,能跟着他打仗的都走上了升迁的快速路:即使很小的军功他都会详细记录上报,加上文帝对他的宠幸,他身边的人升迁速度远比其他将领快得多,所以大家也乐于追随他。而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无论打仗还是朝堂斗争,舞台都在不久的将来。
贺若弼,也是一员猛将,鲜卑族。他的父亲贺若敦当年因为居功自傲对朝廷出言不逊,被责令自尽。贺若敦临死前把他叫到床前,拉出他的舌头,用锥子使劲刺,都刺出了血。望着一脸震惊不解的他,贺若敦语重心长地说:儿啊,我立志平定江南的梦想是实现不了了,你是我的儿子,我相信你能完成为父的心愿。但自古功高震主者皆粉身碎骨,若你他日功成名就,切记为父就是因为多嘴死的。唯有谨言慎行,才能保住你的命啊。所以之后每次想起父亲的叮嘱,贺若弼口中都会泛起一阵阵疼痛和血腥。只可惜从日后的结局来看,他还是没听他父亲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