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辽东不定难休止 贾子安心有所谋



沈之远等,思维本就跳跃,能够举一反三。

 之前同与贾峥交谈中,知道了辽东更多情况,时下算是做出一些理智分析。

 朱琨嗓门粗狂道:这些女真人,从一百年前,即有吞噬华夏之心,若不能将之彻底击败,而将建州等地,重新纳入大顺,隐患会一直存在。

 不仅如此,一些倭寇常做依附,此亦为心腹大患!

 子安前次不是说,勋贵子弟大有可能,于年初形势清晰后,开赴前线。

 但恕我直言,除了子安,余者之属,就算到了前线,不见得能做破敌,相反,会有添乱

 以前明土木堡之变,不得不防。

 可惜我等人微言轻!

 朱琨直言里,这并非其人第一次以明朝的土木堡之变,而做比较。

 可见关切之盛,另有肺腑无奈。

 但想到已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冯紫英,还有前番往营中一趟,见到的史皓等人,贾峥摇了摇头:朱兄也不必如此失落,勋贵子弟中,还是有些人的。而朝廷正月里,大概还会行第二次‘恩债’,延续到商贾之家,于前线军饷来源,不必过虑!

 我所忧者,是这些钱,能不能全数发到兵士手中

 贾峥有此感言,原在年末冯紫英传回来的一封信,再度佐证了他的猜测。

 信中有点了一下辽东戍边大军具体情况——军中军将同商贾合作,与朝中一些权贵,含皇亲国戚为纽带,而做行商事。

 诚然,边军各自所处,行商赚取钱资,这是从太宗朝就有出现的情况,太上皇一朝,得到了极大扩大。

 至于原因,在于钱粮不足,边军没什么钱资来源,而由于防备女真之需求,皇权不得不再度下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地方统帅想办法自行解决。正因此,后面才有了很多朝臣知道的倒卖军资事!

 这般利益联系里,普通兵士是属于谁给发军饷,即听命于谁。便是昌元帝在换了几任统帅后,内中利益核心难做更改。

 于此,在李圣恩往辽东前,贾峥才有提醒这位皇子,当做小心,不可做强力更换中底层将领事。

 去年十一月时,辽东军营里的一场哗变,且可视作这边军利益群体的一场展示,也是丝毫不掩饰地向朝廷示之!

 到年末,一些钱粮到位,边军面上才有安泰。

 但贾峥即便没有到达边军内部,也能猜测到,朝廷好不容易发过去的军饷,不出意外,大部都会被将领们截获,到了边军手中,十中有一已经不错。

 不要去度量这些边军军将之下限,依冯紫英信末所言,辽东十余万戍边大军,不仅多老弱,前数年朝中之拨款,到达兵士手里寥寥在为一些人截获后,没钱的兵士们,不得不加大参与行商事。

 军备荒废,训练寥寥去岁的几场大败,显然早有定数!

 而大顺这些情况,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类似。

 但如世人所言,历史之惊人相似,由不断地重复犯错误。根本原因,自是在于当时代,封建王朝本身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自我纠错能力。

 贾峥之言,沈之远郑发等人,恍然里,也有所明白。

 在贾峥将话题转移到会试上,此间宴席,才变得轻松许多。

 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

 换言之,再有不到两月时间,他们这些人,将同天南地北的无数举子们,一道步入会试考场。

 同乡试一样,同样考三场。

 会试之重要,贾峥也打算将重心,放在同沈之远等同窗一道的温习模拟考上。

 他接下来最主要的目标,自是通过会试,步入殿试,取得进士名次!

 至于能否步入一甲,此间除了学识见识外,还有一部分运气!

 只要能中进士,得取此间功名,已然不错。

 于工坊事上,贾峥未来数月,抽不出太多时间,打算将绘画的个中灵感,交给挚友郑发处置。秦钟时也处于工坊处事,这位在秦府抄家的落魄子,未有求学之姿,能否抓住机会,帮之管理,就看他能不能抓住机会。

 于宁国府内诸事,现在最关键的乃是明日族议,将宁荣二府连在一起的一些产业属,重新规划清楚。后续处置,有焦梁,二宝,还有他挑选的几位宁国府远亲处置,左右能保得稳妥。

 贾峥心里清楚,一个合格的处事之人,重点不在于自己能否顾忌到方方面面,而在于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