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PC 时代的余晖:「流氓软件之父」与「全民公敌」的最后决战-第2/5页



*当时的我们沉浸在狂热当中,用户对我们的骂声都当成是竞争对手的捣乱,就算是用户的声音,我们也认为是用户不懂,用户没有辩明是非,不了解我们的好心,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做下去。最严重的一次,在和竞争对手做攻防的时候,把windows启动驱动误删除,导致很多电脑开机蓝屏……当用户愤怒地咆哮时,我感到很委屈,我们真的是在为用户努力而工作,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最终,3721终于被派上了流氓软件的称号。*

客观地说,3721「流氓化」到此后将近七年的中国互联网历程,也是中国计算机用户使用PC体验不断恶化,乃至忍无可忍的七年。

由于最终占领用户电脑的只能是少数终端,所以几乎所有的终端都本能地会去卸载其它的终端,其中由于技术水平的精细和做法的尺度,很多软件卸载不净并互相冲突,让用户电脑不仅变慢变卡,甚至蓝屏死机、一塌糊涂。

然而,令周鸿祎的人生发生逆转的是,他作为「流氓软件」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最谙熟其底层机制的人,在2006年推出了360安全卫士这款以反插件流氓插件为主打的安全软件。

由于对流氓软件良好的查杀拦截作用,以及其后捆绑了免费杀毒软件等甚得人心的市场措施,360安全卫士一度成为当时全国下载量数一数二的客户端;2008年,凭借360安全卫士的市场占有率,360在收购了世界之窗浏览器后,在此基础上推出了360安全浏览器,活跃用户达到2.55亿;此后,360浏览器又结合当时的潮流,在浏览器首页上聚合了360安全网址;2009-2010年,本来是360走向最好的日子中的一站。

然而,2010年的马化腾和周鸿祎各有一个难解的心结。

对于马化腾来说,这一年最大的压力是来自QQ用户在PC端的占有率已经严重放缓,而手机端的增长还没有开始爆发。腾讯在各个领域疯狂的「模仿式创新」,其实是来自于其没有找到下一个战略增长点的极度焦虑。在找到新的引擎之前,腾讯能做的只有尝试一切。

对于周鸿祎来说,在一次次的试错后,他第一次在一个领域占据了绝对的市场老大地位,这就是安全市场。心高气傲的周鸿祎,终于满足了当老大的愿望。尽管还存在口碑不佳、商业变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但360在安全市场的占用率达到80%-90%,周鸿祎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这个市场。

然而,安全市场也被腾讯盯上了。在马化腾的角度看过去,360绝对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挑战者。在当时肮脏的互联网环境下,除了BAT所占据的社交、搜索、电商三大风口外,安全业务几乎是唯一一个同样具备全民刚需属性的应用。而且,这个领域的经营者周鸿祎也并不安分,他既有强烈的扩张**,又有「流氓软件之父」的成功配套的打法,兼具性格的坚韧和泼辣。这样的人物绝非偏安一隅的角色,是腾讯霸业的有力挑战者。

一场明面上是维护保护用户权益,实质是为了争取对用户的底层控制权,再往深处说是争夺市场支配地位的战争,就此打响了。从道德角度来说,谁都不比谁更高尚;从技术手段说,谁都可以说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2010年的春节期间,周鸿祎正在海南度假。就在他希望舒缓一下近年因为360推出免费安全服务,而饱受业界挑战的神经之时,他的重要战友齐向东又打来了一个让他无法安生的电话。

电话的大致内容是,腾讯开始在PC端捆绑推广「QQ医生」了,这是一款与360安全卫士有很高相似度和重合度的安全软件。

周鸿祎立刻没了休假的兴致,他从海南赶飞机回到北京。

与此同时,齐向东也从外地飞回,谭晓生从哈尔滨飞回,CFO姚珏从医院赶回,甚至在国外休假的高管团队成员也被迫折返北京。

这其实是一个周鸿祎,甚至是360的高管团队做了很久的噩梦,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噩梦是迟早会变成现实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所以,在360风光无限的2009年,准备上市的2010年,他们每个人其实都在睁着眼睛等待着噩梦的到来。

这个会给他们带来噩梦的人,就是马化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