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3/3页
曹折冲就这么走了?怎么可能?
两人对此匪夷所思,而正当他们疑惑意外惊讶之余,突然看到了对面财源滚滚酒楼走出来一个人,准确说是三个人,秦安乐以及常典赞和宣荣,秦安乐是出来送送二人的。
都指挥使,常典赞?两人不由对视一眼:他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两人虽然在琼浆楼,但在曹折冲过来之前并未时刻关注对面,常典赞是在他们坐回酒桌前继续喝酒闲谈的时候来的,而且是轻装骑马来的。他们只关心着皇衣卫会再来,只以为对面酒楼东家死定了等,却不曾想过会有意外出现。
常典赞便是他们忽视的意外,一位手握十二万兵马的镇守地方上的正二品都指挥使,已是武官能做到的最高级别,在地方上的地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的。而都指挥使的任命,除皇帝特旨除授以外,中书省相台和吏部诸司都是没有资格插手的,而本朝任何一位皇帝,在都指挥使的任命与部署上,历来是非常谨慎,若非战事等需求,且不会轻易的变更与调动。
想要动一位地方都指挥使,不是三两句谗言就行的,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原因或者确凿证据,若不然随意提及或进言更换都指挥使,很难不让人想到究竟有什么用心。
而朝廷对地方各地都司的约束,也当然是有的,但与其说是约束,不如说是三方制衡与相互牵制,即地方都司皇都金陵城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兵部负责军需军饷粮草和武官武将的俸禄及低阶武职的任命等,五军都督府持有各地都司的调兵权以及高阶武职的调派与任命等,地方都司则是手握统兵权以及负责操练兵马等事务。
财源滚滚酒楼东家秦安乐,居然认识都指挥使?
堪称奇迹的是,贺炎炜突然就知道了一直不知道的酒楼东家的名字。虽然对于秦安乐认识常典赞很有些意外,甚至于有点后知后觉的震撼,却也懂了曹折冲为什么就这么走了。至于绣衣局的事没成,或说汪三郎的事成与不成,跟他都没什么关系,他只是看了场戏。
许应元也懂了为什么曹折冲能这么风平浪静的走,正四品的镇抚使面对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不走,留下来过年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