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乌云密布-第2/3页
没走多远,便听到了前面一间商铺内有打砸等响动,秦安乐让卫兵们过去看看,果然有十来名貌似牢狱逃出来的罪犯等正在洗劫商铺。解决掉了这些人,秦安乐又来到了卢国公府,也便正是熙宁长公主的驸马的府邸,熙宁长公主也住在此间,目光越过院墙上面,隐隐可见府内透着灯火辉煌的光亮,而府门外却是有重兵在此扎营驻守,任何人等都不得靠近。
沿着这条街一直往临安东街方向走,秦安乐又来到了淮阳王府,淮阳王是先帝的第八子,秦安乐很早就知道这位王爵低一等的二字王淮阳王便是住在临安城,而王府门前也有严阵以待的重兵把守,王府之内,隐隐约约的有丝竹歌舞享乐之声,以及饮酒作乐的欢笑声。
而后,秦安乐又来到了临安府学,府学牌坊门下有兵甲来回巡逻,但府学之内却是半点声音也听不到。
想来的几个地方都看过以后,秦安乐便带着卫兵回到了临安卫指挥使司,将卫兵和令牌都一并归还给了宣荣,且从宣荣口中听说,临安知府林观致也已然赶回了临安城,或说终于还是在听闻临安城内生乱后,经过了权衡大局还是选择了连夜回城,包括临安境内的其余两个领都司军令的卫指挥使司的两万兵力,也一同伴随赶回来的知府,而浩浩荡荡的进入了临安城。
而临安城外七乡之地的两万多人的起义则是决定暂时不管了,虽然那些为祸乡里以及鱼肉乡邻的官吏等人都被起义者拿来泄愤了,因此死了不少人,但很显然,两万多人起义的背后,因这些人几乎不存在老弱妇孺,有九成是青壮或壮年男子,至少牵连了一万户以上的人家,关系到至少十几二十万的民生问题。
知府林观致很清楚,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卫司纵然有能力将这些人悉数镇压,但镇压了这一批,若是根源问题上得不到彻底解决,临安治下附近的乡镇州县等,很快会有另一批起义者冒出来,搞不好规模会更大,局面会更糟糕,结果只会一直乱下去。
而此前林观致不顾自身安危,仅带了寥寥数人深入过乱事中心,安抚的同时也听取了这些起义者的诉求,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活不下去了,如今这日子根本没法过,所求的也无非是能安稳的过日子,甚至只是吃口饱饭而已。因此后来在林观致的极力劝说下,两个卫司的指挥使最终停止了武力镇压,接着便是前一刻跟着一起来到了临安城,林观致的决定很简单,便是把临安城放在了首位,先稳定住临安城内的秩序与局面。
两个卫司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权力直接进入临安城的,临安的军防治安等主要是归临安卫司来管辖,当然如今特殊关头即便等不到常典赞的调令,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临安城内的大街小巷又突然多了两万卫司兵力,再加上先一步赶回来的临安卫司一万兵力,以及原本的府衙官兵及巡城营的兵卒等人,城内的可调用力量一下子便暴增了起来,千家万户的提心吊胆的彻夜未眠的人们也终于稍稍的放下了心来。
而效果也很快便显现了出来,已没有明目张胆的打家劫舍或烧杀抢掠的事了,且在天将拂晓之时,临安城内各个地方也终于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临安府衙仍旧燃着灯烛,府衙门外守卫森严,林观致正与属官周舍原,于后堂中商议着如何解决城内外的复杂乱事,二人于此事上都已是心力交瘁,如今这个烂摊子,跟他们治理一府事务的能力实属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朝堂上的人导致的,但他们作为地方父母官,这个烂摊子又必然是他们来收拾。
“知府大人当真决定这样做?”
此时商议完了对策后,周舍原险些从椅子上跳起来,林观致猛地一拍座椅扶手,也便直接拍板了:“就这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