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肃王反了



    肃王为什么要造反,虽然非常突然,但绝不是没有缘由,秦安乐单从自己的理解上其实也能得出些苗头。

    简单来说,老爹肃王虽然是先帝的第一个儿子,也虽然大皇子的身份被昭告了天下,但名分上却终究不属于嫡出,甚至于在部分朝臣以及后宫派系眼中,连长子都算不上,当然,最好连皇子都不算,因此即便得先帝恩宠,正常程序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继承皇位。

    而先帝驾崩前,与皇后所生的备受朝野上下推崇与拥戴的真正的正牌嫡长子,其时为太子,却先于先帝而薨逝了,然后皇位传给了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先帝立下的皇太孙,继承了皇位,于是肃王老爹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终究是坐不住了决定搞事情,要把侄子从皇位上拉下来,自己坐皇位。

    而这很显然,肃王老爹自己也很清楚,虽然瞒着自己这个私生子的事不对外公开,未必是出于准备起事的决心与计划,而且如今来看,老爹一旦起事,反倒是保护了自己,越少人知道自己肃王私生子的身份,自己就越安全,完全可以与肃王及肃王府撇清关系。

    因为如果起事最终没有成功,抄家灭门是绝对逃不掉的,肃王府上下包括跟随老爹起事的一干人等都不可能有活路,甚至要被株连九族,届时只怕肃王府养的狗都要被拉出来抽筋剥皮。

    这便是为什么书信的开头首先就嘱咐自己切记死守身世秘密,只要自己的身世秘密不泄露出去,那便再没其他人知道自己是肃王的儿子,那自己就是与肃王无关的人,到时候即便事败了再怎么株连与清算,也株连不到自己头上来,而且信上最后还有点交代事败后的后事与考虑自己往后人生大事的意思,连妻室都给自己送到了身边。

    “爹是好爹,就是反骨稍微重了些。”

    秦安乐冷静下来了后,将信纸塞回了信封里,在烛台上的烛火上点燃,心情随着升腾而起的火光也一下子复杂了起来,结合书信内容终于明白了,难怪自己半年前在北都晋阳城住的好好的,突然要把自己安排到临安城来居住,如今已是天南地北相隔两三千里,原来那个时候就已经计划好了,如今才以书信的方式通知自己,背后的良苦用心都无疑是为了使自己置身事外,不至于卷入接下来的风暴当中。

    清早,坐在厅堂圆桌子前吃着早膳,秦安乐果断的道:“慧姨、苏柳、暖暖,以后不要叫我小王爷了。”

    “小王爷,不是你说私下底没人的时候要称呼你小王爷的吗?”三人都已吃过了站在桌子旁伺候着,秦安乐起得最晚,最后才过来吃。

    “以后不用了,而且小王爷这个称呼本来就不恰当,从今日开始就当我只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以后就叫少爷,对于小王爷三个字以后提都不要再提。”

    “是,少爷。”

    三人虽然疑惑,但想想其实说的是对的,小王爷这个称呼确实不合适,秦安乐说完了正事,或者说是纠正了以往的任性,与防止自己身世泄露的可能性称呼,而后才把心思转移到早膳上,好奇问道:“怎么早膳只有虾仁清粥和牛肉馒头?往常不是这样吃的吧?”

    小丫鬟暖暖抱着一只木盘,俏脸略带着些许忧虑道:“家中没多少银子了。”

    “噢……”

    秦安乐咂咂嘴,有些意外,记得小时候生活在皇都金陵城,后来随肃王老爹搬去了北都晋阳城,虽然都是单独住在外面,从没进过肃王府,但肃王老爹隔三差五总会过来看望自己,或请教书先生教自己读书写字,或派人送钱送信送物等,长这么大还从来没为银子为生活发过愁,行事做派基本是个阔少爷。

    即便如今住着的这座位于临安城一角的宅院,虽然为掩人耳目,占地面积并不如何宽广,但有假山池塘,有亭阁长廊,内中布置古雅之中又遮遮掩掩显露着些许的奢华气派,而且原本安排了这座宅院以后,是有不少剩余的银两的,但都被自己半年来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大手大脚的花掉了,如今关头不可能联系肃王老爹,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