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黄金时代的来临:《2001 太空漫游》与阿瑟·克拉克的太空史诗
科幻的古典时代是属于欧洲的,法国的凡尔纳和英国的威尔斯基本上包揽了这个时期的所有成就。但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有四个人将美国的科幻创作水平带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峰,甚至有些人为他们所开创的时代到今天为止依然是科幻小说的顶峰,被称之为科幻的黄金时代。
这四个人是美国《惊奇杂志》的主编约翰·坎贝尔,科幻作家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后面三位则被称之为黄金时代的科幻三巨头。当然,整个黄金时代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不仅仅只有这三位科幻作家,还有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家共同支撑起了那个辉煌的时代,但限于节目容量,我也只能挑个头大的介绍给大家了。
海因莱因是三巨头中年龄最大的,也是成名最早的。但限于个人偏好问题,我不太喜欢海因莱因的小说,因此我的节目中不打算给大家细说海因莱因的作品。但如果大家只有时间看一部他的科幻作品,我会推荐你们看《异乡异客》,故事说的是首次登陆火星的地球探险家全部遇难,只在火星上留下一个孤儿。二十五年后,第二支火星探险队将这个被火星人抚养长大的孩子带回了地球。按照地球法律,男主成为火星的拥有者。于是,从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他立即成为各大势力争夺的对象。但是,男主觉得地球世界简直不可理喻,人与人之间充满尔虞我诈;这里没有爱,只有冷漠。不过在一个地球人的开导下,男主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召唤这个世界,用爱战胜邪恶。他将成为一名先知,等待着他的是无数先知的宿命。当然,我不爱海因莱因绝对是我个人的偏好问题,绝不代表他的水平低,喜欢他的人也是大把大把的,他和他的作品也是获奖无数。并且,他是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也是他引爆了美国的科幻市场,如果没有他的这些开创性贡献,后面的克拉克和阿西莫夫恐怕也没有出头之日。
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是走进阿瑟·克拉克的太空史诗,主角自然是阿瑟·克拉克。
克拉克其实是个英国人,而且常年居住在斯里兰卡进行创作,不过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美国发表,因此,他依然被认为是美国科幻的代表人服务之一。克拉克是写《三体》的刘慈欣最为喜爱的科幻作家,绝对没有之一。刘慈欣的原话是:我的所有小说都是对克拉克的拙劣模仿。当然,我觉得大刘过谦了,至少在我看来,《三体》已经青出于蓝了。
刘慈欣还在另一篇文章中这么说:「1980年的一个冬夜,一位生活在斯里兰卡的英国人改变了我的一生,他就是西方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我看到的书是《2001太空漫游》。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一种文学,能够对我展现宇宙的广阔和深邃,能够让我感受到无数个世界中的无数可能性带来的震撼,在当时现实主义的黄土地上,那种文学与我所知道的文学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我根本不相信她的存在。当我翻开那本书时,却发现那梦想中的东西已被人创造出来。」
从这段话中,你可以感受到刘慈欣对克拉
汪诘克的那种由衷的钦佩,正如我对阿西莫夫的钦佩一样。其实我和刘慈欣一样,也有一个近乎执拗的偏好,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偏见,我认为科幻就应该是描写漆黑深邃的宇宙、冰冷白色的航天器、神秘莫测的地外文明,只有写了这些,我感觉那才叫科幻,写个生物怪兽、病毒扩散之类的,都是小儿科。而克拉克满足了我对科幻小说的全部期待。更重要的是,克拉克写的是真正的科学幻想下的太空题材,而不是把战马改为飞船、左轮手枪改为激光炮的太空牛仔片。有些科幻小说会这么描写太空中的追逐:警务飞船紧咬着走私飞船,掠过了一个又一个星球。走私飞船一直找不到一颗合适的星球藏匿,只好回头看看越来越近的警务飞船,咬紧牙关继续向前飞。在这些小说家的笔下,太空与警匪片中的小镇没区别,飞船也与出租车没区别。在我看来,这些不是科幻,并不是有了太空飞船就成了科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